第174章 谁去日本
除了找官位之外,滕毅还需要对大明一部分的官员进行更改,参与政策的变动。
这些政策无一例外都是围绕改革进行,他要是跟不上老朱的思维,那么他这个吏部尚书就要做到头了。
除了他之外,其余很多要管要职的人都是如此。
偏偏谁都不敢说,因为自从老朱执行太子三策当中的官员考核制度。
大明官场开始陷入一股内倦的风潮,谁要是落后,谁就要倒大霉。
根据一些流言蜚语,朱元璋还准备制定出一个独立出京城官场之外的班底,到时候,吏部尚书可就有的忙活了。
滕毅随手拿过一本文书,上面全部都是杨晨的详细内容。
对于这个年轻人,滕毅可以说是印象深刻。
无他,就因为几个月之前,对方还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平民百姓,没想到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
一个七品官职接连晋升,此刻已经成为左都御史,大明京城驻外监察百官的重要职务。
大明都察院最高层次的御史就只有两个,一个是杨晨目前在任的左都御史,另外一个就是驻留京城内部,监察京城百官的右都御史。
两人皆是从二品官职,享受他人羡慕的待遇。
这个工作同时也很难,特别是右都御史,需要监察整个朝廷京城所在的官员,稍有不慎,就容易得罪人。
为此朱元璋才将驻守在外边的左都御史留给杨晨。
“这家伙到底是什么来路?陛下跟太子居然一个劲的为他说话,莫非他也是‘皇子’不成?”
文书上除了杨晨的基本信息之外,还有他所做的事情,跟他人的评语。
自从在大朝会上大放异彩开始,朝廷内外就开始有流言,说杨晨其实跟朱标是亲兄弟,甚至皇子当中,杨晨才是老二。
否则这么一位铁血皇帝怎么可能会将麾下武将之女许配给他?
还让那个原本驻扎大明边境的秦王殿下交付给对方打小手。
镇江府现如今从以往排不上号的地方,成为京城周围人人向往之处。
除了少部分人能随意进出之外,大部分京城官员,想要进入探查,都必须要得到朱元璋的肯首才行。
否则一旦被马斌等人负责留守的士兵发现,杨晨这个在外的左都御史将会有权利将其进行惩罚。
这也是朱元璋给的权力。
你所说,任谁看到杨晨这般手握重权的待遇,谁不会将他的身份往皇帝儿子身上联想。
想到杨晨身上这个特殊神秘面纱,滕毅就开始翻开文书开始仔细观摩起来。
到后边,就是杨晨给朝廷书写的建议。
这个建议,还是给他这个吏部尚书的。
大致内容如下。
尊敬的领导:
您好!
为了能更好的推进大明基层管理服务百姓,让百姓动政策的三个报告,臣希望滕尚书可以调动几个书院的书生,要求听话、懂事、好学习、能学习新知识.
整篇文书下来,看得滕毅是感到极为正式,就好像这种书写方式才应该是每一个官员都应该学习的报告。
阅读下来虽说有些繁琐晦涩难懂,可滕毅认为,这些废话远远比大部分官员什么都不懂写的要好。
正因如此,他才舍得费心思往下看。
到最后他也明白杨晨的希望到底是什么了。
镇江府已经费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将原本的贫瘠变成现如今的富饶。
大批量精品细盐,大批量香皂、香水、精美玻璃宝石等等物品产出,这些玩意售卖到南方,让南方一些商贾赚到钱。
按理说江南地区现在正在遭受朱元璋的大清洗,这一群家伙怎么不仅没有感到难过,反而去做生意?
这个问题就出现在杨晨的商品跟朱元璋的新政策出现了配合的现象。
首先,新土改规定,大明境内,通过经济手段跟官僚主义手段进行兼并土地,导致百姓没有田地耕种的现象,朱元璋坚持让蓝玉等肃清军伍贯彻三个凡是。
凡是不愿意配合蓝玉肃清军队的全部杀掉,财产充公。
凡是愿意配合大明新土改政策的商贾,大明将会给予一定补偿,比如允许出海经商,出现困难,可以到港口申请大明水师出击。
凡是主动献出田亩的商贾官吏,大明朝廷不仅不会对这些人之前犯下的错误进行惩罚,还会在原先补偿的条件下进行多个优待。
现在,杨晨需要他安排几个能读书好学习的年轻人到镇江府去当老师!
“教导退役军伍学习文字,促进大明建立基层服务中心,让民间百姓知道皇帝的政策.”
滕毅口中念念有词,大致都是杨晨的一些意思。
这让滕毅有些恼火,对方只是一个从二品官职,而他作为吏部尚书,可是一品官职。
凭什么对方比他官职低,却能命令他去做这个,做那个的?
不知道喝了几杯茶水,滕毅依然是感到心头不快,现在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得想个办法让杨晨不要再这么往下说,往上提建议了。
否则对方动动嘴皮子,自己却要一把老骨头的跑上跑下,真是让他十分感到为难。
偏偏滕毅一时间又不知道应该怎么跟朱元璋说这件事。
“尚书大人!”
他思索之间,门口外边传来一位太监的声音,这道声音滕毅熟悉的很,是朱元璋身边传话的掌印太监。
虽说自己是一品官职,可也要对这个掌印太监客气着,大抵是因为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有句老话说得好,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种道理,滕毅还是清楚的。
没有丝毫犹豫,他便开口回应:
“鲁公公直接进来便可。”
门口之外,鲁公公闻言倒也没浪费时间,直接推门而入。
一身绯红色太监制服的鲁公公先是行了一礼,滕毅也站起身来回礼,他这才开口传达朱元璋交给他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