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7.第166章 铁腕改革,权贵补缴大量赋税!  嘉靖承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侯二爷,他说的可是真的?”侯氏作为书香门第人家,也不好明说自己家是勾结胥吏篡改了黄册,诡寄了三百亩在冯氏名下。

所以,侯文只笑着道:“这都是管粮家奴不法,勾结不法胥吏,把我家的田诡寄在了乡民下面,若非朝廷清丈,我也不知道这事。”

徐绅听后就道:“既如此,就改在贵府门下了。”

侯文点头,且向冯廷策拱手作揖致歉道:“实在得罪,若非徐大使来说明,鄙人实在不知竟有如此冒犯乡人之处,这实在是令我侯氏一族惭愧啊!”

“皆怪不法家奴与贪吏!竟败坏我侯氏门风!”

侯文道歉后还咬牙切齿说了一句,然后还对冯廷策道:“你们冯家这些年替我侯氏多交的赋役,我侯氏会加倍补上的,以表谦意。”

冯廷策则连称不敢,但心里也着实松了一口气。

对于他这样的中产之家而言,凭空多出来的三百亩赋役支出并不小,如今全部没了,让他感觉轻松不少。

而他也因此对大明天子也多了几分敬仰,回家后就摸着自己儿子的头,对自己妻子雷氏说:

“当今皇上好啊,我们碰到了好时候,以后可以省出更多的钱送两个孩子读书了,到时候总会出一个有功名的,这样就能少受好多欺负。”

雷氏微微一笑:“我也听邻里都在传,这次是真的清丈,皇上派了自己禁军来看着,还派了个大清官朱大老爷来清田重造黄册,这朱大老爷也是南直的。”

“是啊,那些相公老爷都说朱大老爷是奸臣,我觉得不是,他们明明是因为自己的隐田被清理出来,要交不少税,才这样胡说。”

“而且,他们更可恶的是,连对皇上都没几句好话,非说现在的皇上乱了礼,我当时听到这礼的事,就没觉得皇上不对,又不是真提前过继过去的,怎么能改认亲爹呢?”

“现在看到皇上清田重造黄册,我是更加确信了,我们这位皇上是真的太祖爷转世,来给我们这些庶民百姓活路来了。”

冯廷策说着就对自己次子狗娃说:“如今有这么一位好皇上,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所以老二,你要是进了学堂,也要好生读书!”

狗娃乖巧地点了点头:“好的,爹!”

冯廷策与妻子雷氏不禁相视一笑。

而冯廷策更是忍不住凑近到雷氏身边来,不老实地把手伸到雷氏腰上:“现在日子越来越好,我们再生一个!”

雷氏红了脸。

朱希周也在应天府的清丈进行时,主持了一场乡饮酒礼。

所谓,乡饮酒礼,就是以宴会的名义,宣达政策,统一意志。

明太祖朱元璋在《御制大诰》中说的更加详细。

【所以乡饮酒礼,叙长幼,论贤良,别奸顽,异罪人。其坐席间,高年有德者居于上,高年淳笃者并之,以次序齿而列……由各都大户率士民于申明亭上读律戒谕,然后依旧致礼……以使乡里安,邻里和,长幼序,无穷之乐,又何言哉。吾今特申明之,从者昌,否者亡。】

也就是说,乡饮酒礼在这个时代是属于地方基层一种沟通方式。

而在后世农村,也有过这种情况,即村委会因为要宣传什么事,而不便挨家挨户的去说,便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吃筵席,一边吃饭一边谈事。

现在朱希周也将应天府目前查出大量隐田的大户请到了一起,说道:“这次清丈,诸位想必也知道缘由,皆是因为赋役没有了征收凭据!”

“应天府没有征收凭据,就是因为架阁库被火烧了,底下各县存的赋役白册也消失或被破坏,虽然该治罪的官吏已经治罪,但是,赋役不能不征收,改制不能不进行,所以就不得不直接清丈。”

“而这次清丈,倒也清丈出了不少隐田和诡寄、飞洒之田,使得诸公名下都增加了不少税田。”

“魏国公家已查增税田二十万多亩。”

“临淮侯家已查增税田十七万多亩。”

“少宗伯方公家已查增税田十五万多亩。”

“少司马侯公家已查增税田二十万多亩。”

“原文选司部郎汪家已查增税田十二万多亩。”

“诸位不是勋贵就是乡宦,自然都是有德之家,所以,既然清丈出来这么多田亩是属于你们的,还请接下来主动缴纳所欠赋役,且按新定折银比例和火耗标准交。”

“不要真的等官吏上门,乃至迫使陛下也派国税总司的税务兵来,那大家的脸上就不好看了。”

朱希周这时说后,年轻的魏国公徐鹏举也就起身道:

“这是自然!我徐家世受国恩,既然这次查出了底下庄头在外打着我徐家的名义经营出这么多隐田,自会如实补缴欠税。”

在正德朝任过礼部右侍郎,但因丁忧罢职而一直未被起复的缙绅方宁,也不得不笑着颔首说:

“正如魏国公所言,我等要么钟鸣鼎食之族、要么是诗书礼乐之家,世受国恩,岂能同无知小民一样,在赋役上也逋逃?”

“也不需要让官差上门,自然是会主动完缴,而不累官府也!”

“如此甚好!”

朱希周笑着回了一句。

朱希周在主持了这场乡饮酒礼后,这些应天府的勋贵、缙绅在被查出大量隐田,的确老老实实地完缴了所积欠的赋役之钱。

而朱厚熜也应天府清丈完成后,得知应天府新增税田一百余万亩,补缴历年所欠赋税之银和火耗银合计六百余万两。

另外。

朱厚熜还下旨对因对抗清丈、且被查出大量夺占军田而对襄城伯李氏革除爵位,抄家籍产,而只留太宗赐田,以及对南京翰林院掌院周松家族抄家。

这意味着,朱厚熜还会获得两笔丰厚的抄家之财。

总之。

这让朱厚熜一下子又增长了不少财货收入,而足以抵消派军队去南直剿海寇以及清丈的成本,还能剩不少,用来铸造新钱。

尤其是火耗归公,让内阁国库增加了一大笔存银。

只是这笔存银是要用于拨给地方开支的,因为本来,火耗银是留在地方,作为各地方财政主要收入的。

如果,朝廷不拨下去,地方要维持正常开支,只能在火耗之外再巧立名目,进行加征。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