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嘉靖朝盛景,太监的觉悟!
这个回馈就是大明百姓的日子的确在一天天变好。
张璁就看见,入目处的京师街道,依旧整洁干净,蓊蓊郁郁。
昔日荒凉的京师内城西郊,如今在建看外城,遍是青砖黛瓦,还添了许多牌坊高楼。
行人也更为稠密,乞丐几乎绝迹。
朗朗读书声随处可闻,悠扬琴声和唱戏做打声与吆喝声不绝于耳。
肉香味伴着酒香味,更是不时地就嗅到。
这让张璁很难想象,两年前还只有臭水沟和灰尘黄土的城西皇家荒地,如今却在外城建好且天子准予大内与京畿道合作开发这皇家荒地后,迅速成为繁华之地,且还吸纳了不少富户在这里贷款购置房产。
连他自己都在这里购置了一所被宣传得非常雅致精巧且专为达官贵人建造的华贵院落。
而且,他还因为钱不够,也用了按揭的方式,向兴明银行贷了一笔款。
张璁也没想到,对官员进行增加俸禄收入的改革后,他这样的九卿还倒欠了皇帝的钱。
不过,不只他一个九卿欠,很多官员都欠了皇帝的钱,所以张璁心里没有多么不安。
更重要的是,这些京师的宅邸的确保值还年年升值,尤其是在天子广召名医和名儒进京,在西郊附近广造医馆与广设书院后,京师西城的新建宅邸更是年年飞涨。
且不说医馆有给天子看病的御医周太医坐诊,光是附近允许平民子弟凭购房房票入学的官办书院中,就有王阳明会亲自来讲学的阳明书院,与王教这位嘉靖朝第一位状元奉旨兼任山长的首善书院。
所以,张璁很清楚这里的宅邸为何飞涨。
只是他感到颇为佩服的是,皇帝居然想到用这种方式把恩赐给他们官员的钱又加倍的收了回去不少,还收的让他们这些做官的心甘情愿。
同时。
张璁还佩服的是,皇帝这样做还让那些参与建造外城的外来务工百姓,依旧在京师城有活干。
而不少勤奋节俭的外来百姓甚至已经靠自己的勤劳积攒下不小的家业。
有人甚至还利用京师达官显宦开始贱卖卖田地铺子以换取银元炒房的机会,用较低价格购置了一些土地,成为了自耕农或者庶民小地主或者小商贾,让京畿道的田税和商税也在日渐增长。
毕竟,天子表示交易京师新造房产只认法定货币银元,所以达官显贵们为此也不得不买田买产业以换取银元。
看着不远处不少还在建造当中的深宅大院,已有雕镂彩的豪华院门,而大量精致盆栽和假山已开始在里面布置,张璁对自己将来的京师新宅邸还是充满期待的,也对自己即将拥有一座京师大宅而感到高兴。
而对张璁而言,他最为高兴的还是看见这些昔日还是淮扬饿殍的外百姓,如今已在京师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这让他心里有种难以名状的成就感,一种比正德十六年登科还更觉有意义的成就感。
因为把这些淮扬百姓迁移来京师参与建造外城的工作,以达到以工代赈的目的,是他奉旨督办的。
所以,他亲眼看见过这些百姓最初的凄惨样子。
而如今能看见这些百姓各个满眼希望、笑容常见,乃至看见这些百姓如今不少生活安稳甚至开始殷实富足的场景,他自然会难以抑制地咧嘴而笑,甚至笑着笑着还热泪盈眶,而望着北边的紫禁城,自言自语地说:
“多亏有陛下这样的圣天子,才能出现今日盛景啊!”
张璁明白,这也是天子重夺货币权,把豪绅埋在地窖里的银钱收上来的好处。
那就是,只要天子爱民求治,就能够通过不停地投资建设,让银元流到百姓手里,进而让百姓实现财富的积累,带动整个社会向更安宁富足的方向发展。
张璁也因此开始越发的承认:或许天子和权贵官僚乃至庶民,追求更优渥富贵的生活,并不是坏事。
而抑制所有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求所有人乃至天子俭朴节用,也并不利于实现国强民富,反而允许所有人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不只是达到温饱乃至合理利用这种需求来创作更多岗位还更利于国强民富,至少能真正实现藏富于民而不只是藏富于豪右。
自身家庭并不富贵,但靠宗族里富贵族人出资所建宗族义学义产资助而渐渐实现阶级地位跃升的张璁,对这种先聚天下之财于公,再用之于济民的模式很感兴趣,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所以,他开始对程朱理学提倡的“灭人欲、存天理”产生了质疑。
尽管……
程朱理学的灭人欲是灭过分的欲望,但张璁现在开始觉得允许人们追求过分的欲望似乎也不是不可以,只要合理引导,也能促进社会发展,比如追求奢侈这事,也未尝是坏事,禁奢当只作为手段,不能作为目的。
“娘,吃馒头!”
在离张璁不远的工地上,才来京师不久的小民颜大善正拿着用纸包着的三个冒着热气的馒头来到了一老妪面前。
这老妪接过馒头,摸着馒头的轮廓,问道:
“真不是偷的?”
“我的儿,可不能再偷!你爹就是因为怕你饿死,偷了詹老爷家的炒米被打死了!你可不能再被打死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