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村里就剩下十几家人户,而且大都是老人居多,有孩子的也带着孩子在镇上租房住,这样上学方便。
只有等到了年底的时候村子里可能才稍微热闹点。而且因为远离主路在山上的原因,交通也不咋发达。
前些年修的水泥路经过几次山体垮塌,慢慢的又重新掩埋成半土路的样子。
平日里除了扶贫的工作组和几天来一趟的邮政邮递员以外就没什么人来。
……
大中午的,留在村子里的人户们照例在忙完手头的活儿吃过饭后一起聚在村口树下聊天。
大树根节层层交错,宋家坎的村民们打记事起就在这棵树下玩耍,在这棵树下长大。
现在老了也在树下,这棵树像是承载了他们的一生,有些厚重但也足够坚韧。
“宋老云,等下晌午过了你去村活动室把发动机开开,我得打点豆浆磨些黄豆。”
听到这话后树下一个白胡子的老头砸吧了一口手里的旱烟,接着把烟杆在旁边的石头上可劲儿敲了敲。
“你一个人啥待遇啊还给你开发动机,那柴油现在多贵你不是不知道。”
“等下你再问问其他人,多找几个什么打苞谷的、磨面的,再给手机充充电的咱一起开,一个人开发电机太不划算了。”
这也是村民们的日常,大家的手机都是老年机,充一次电得管好几天。
反正平日就偶尔接打个电话用,村里信号也不好,所以不怎么费电。
另外想要用电的时候就得凑一拨人,一起用电的时候再开柴油发电机。
至于柴油发动机的柴油费用先是村里那点经费出,反正就这么几十口人就这么用了。
要是不够,像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一人再凑些钱买油。
他们也都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没有电视机没有洗衣机,偶尔想看电视了晚上村长会在活动室打开发电机用放映机放碟片过过眼瘾。
在电力私营的这个背景,没有电企愿意大价钱为人少偏远的村子通电。
这也是那些过惯了有电日子的年轻人不愿意回来的原因之一,每次过年回来都待不了几天。
……
就在大伙儿七嘴八舌聊着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的时候。
远远看过去村口远处的路上居然冒出了一辆汽车。
“咦?那是车子,村里来车了。”
“村里能来啥车?邮政的老杨不骑他的摩托鸟枪换炮换汽车了?”
就在众人疑惑的时候,头一辆车出现紧接着就是另外一辆。
这下大家肯定了,这反正不是送邮政的车子,也不知道是咋回事。
平日里宋家坎上可没什么人来,卖货的商贩都不会来这里。
……
就这样,等到车子开近停了下来扬起一阵烟尘,随着烟尘落下,村里识字的老人也是看清楚了车上的字样。
“哲通电力集团供电车?电力公司的车咋来了?”
村民们疑惑的同时,这高大的车子上车门打开,哲通电力班组的电工们也走下车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