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章 考察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因为现在程勇还吃得下产能,等今后产能大了,有其他省的大倒爷可以大批量拿货,倒是可以跟他们合作。

中午在招待所边上一家新开的小饭馆吃的,老板是饶州城郊人,烧菜的手艺蛮好的,也很实惠。

饭馆里忙活的都是他家里人,聊天得知他在公社里经常帮忙做宴席,但是忙活一年挣不到几个钱,乡里乡亲的也不好要高价,不然别人就不请他了。看到公社里的小年轻一个个往城里跑都挣到钱了,于是带着一家老小找城里亲戚租了这么一间房子开起饭馆来。

说到这他满脸得意,为自己的眼光和选择表示高兴。

现在一个月干的比过去一年挣的都多,虽然天天要忙,但是这种忙心甘情愿。

爷爷和宣传干部问他你一家都出来了,老家的田地怎么办,不做工没工分怎么分粮食。

老板表示现在不靠队里分粮,如果靠分的那点粮,就够一家吃饱,哪来的粮食开饭馆。

买议价粮就是多出一点点钱,但是只要生意好,那点成本根本不算什么。

还说去年开始队里很多人都不再帮队里干了,有门路的都跑城里或者几个沿海城市,过年回家大包小包的,衣着也光鲜很多,所以死守着队里那点地不行了,得出去闯闯。

店老板的话让爷爷和两个队干部沉默了。

吃完饭王建昆带着四人坐人力三轮车去了百货大楼。

下车后王建昆说这些骑三轮车的都是城郊的农村人,他们每天大概可以挣个2块钱,勤快的甚至挣3块多。

几个队干部对于处处能挣钱都很羡慕,但是想着现在队里也有个挣大钱的项目,也就没那么难受了。

在百货大楼,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如织的人流震撼了爷爷和两个队干部,父亲来过两次所以还算淡定。

进去的一个个都背着小包,出来的一般都带着鼓鼓囊囊的包出来。

王建昆出钱给爷爷和父亲买了上海牌手表,然后给每个人都买了刮胡刀和几套刀片。

其他的有想买的就让他们自己买,在这里来就是让他们开开眼界。

逛了一会王建昆让父亲和胡喜洋带着,他要去买发电机和配件了。

约好傍晚5点集合,晚上还去中午那家饭馆吃饭。

王建昆回招待所骑上摩托车去了废品站,这里已经成了他进货的地方了,王建昆心想。

今后在县城考虑开个废品回收站,到时候铜铁和纸张木材可以用自己的超能力变废为宝。

来到废品站找到负责人,已经很熟了,让王建昆自己先去找要买的东西,完了找他称重。

熟门熟路的开始挑选需要的废铁和铜材,照例搜刮了一些贵金属,让废钢铁都变成纯粹的碳钢。

这也算是做了好事,不然钢铁厂收过去还要分选,不分选的只能是用来造普通的铁。

选完称重后王建昆请了5辆板车帮忙拉到信江边,他自己摩托车上也带了200公斤的铜材。

让板车师傅们把货卸到河边后,王建昆发动超能力把超级发电机制造了出来。

这款发电机大小和外形都与前一台废品类似,王建昆对外表还进行了做旧处理,到时候就说是老水电站拆下来的,便宜卖给了二道贩子,王建昆刚好有联系就碰到这么一台。

用木箱把发电机包装好,用杂草灌木伪装了下。

其他元素如铬,钨,镍,等等就装箱带回招待所。

还合成了2000块玻璃和1吨灰口铁板,也是放到这边,明天再带胡喜洋和父亲来搬上车。

晚上集合后接着去了那家本地风味的饭馆吃饭。

五个人点了6菜一汤,还拿了2瓶白酒,王建昆照例是不喝的,四人每人分了半斤。

据老板讲这酒还是他们石狮公社的酒厂出产的,纯粮酿造的,口感很好的,四人品尝了下觉得和清华酒厂的差不多,看来酿造工艺都是一样的。

几人吃完没有立马回去,在店里聊起了下午的见闻,王建昆跟老板聊了聊石狮公社的情况,准备明天带爷爷他们去看看靠近城市的公社有什么变化。

老板讲了下公社因为出去工作的人很多,留守的人干不完农活,有些队都买了拖拉机,插秧机也有的生产队买了,不仅自己队里用,还帮其他队插秧。

这样效率高了,分的粮多吃不完还会卖到城里来,所以粮店才有议价粮或者一些集市上也可以买到粮食蔬菜。

还说今年有几个队搞来了什么杂交水稻,前不久回去看到田里种的确实长势好,过一个月收割后如果产量比原来的稻种多,那么整个公社可能都会种这种杂交水稻。

爷爷他们听到这种能增产的稻子,纷纷开口在哪能搞到。

老板讲他也不清楚,可以去那几个有种的队去问问,应该可以知道在哪买。

聊到9点多几人才回去洗漱休息,王建昆跟胡喜洋说了下明天一早去信江边把货装上车就去石狮乡看看。

那边是在回去的路边上,也不绕路,就是要停留一两个小时。

第二天三人先去装了货,回到招待所一起在边上早点摊吃粉,接着就往石狮公社走。

车子来到公社办公室,爷爷拿出介绍信找到公社书记,表达了带人来参观石狮公社的改革成果,希望能去酒厂和种杂交水稻的地方看看。

公社书记对于有别的公社能有人来参观也挺高兴,说明自己的公社在外面还是挺有名气的,这也算是个不小的政绩。

公社书记亲自带着爷爷他们去酒厂考察,还打电话给有种植杂交水稻的大队队长等会带人去参观。

公社书记看爷爷一行有卡车有摩托车,卡车还装着一个个木箱,对爷爷他们也高看一眼,知道这不是来打秋风的,是真的来参观学习改革先进经验的。

于是叫上宣传干事和办公室两个干部一起陪同参观。

书记跟众人介绍了他根据实际情况,抓住粮食过剩的契机率先建了这个酒厂。

附近几个公社过剩的粮食只能便宜卖给他所在的公社酒厂,酒厂挣的利润比单纯卖粮食好多了,还将他如何打开销路等等举措。

王建昆对这位书记观感不错,是个能吏,今后说不定能上到更高的位置。

参观完酒厂,有个大队书记骑车赶来带着爷爷一行来到杂交水稻种植的地方,爷爷和队干部下到田里仔细查看。

稻子快要出穗了,每丛稻子都有20多穗,对比下家里种的,如果每穗都能很饱满的话,一亩地比家里的将增产30%左右。

爷爷向这位大队长打听了下稻种要去哪买,种植有什么要注意的。

队长也没有藏着掖着,说了这是国家主持推广了,这几年便宜提供稻种和种植技术,可以找洪都农业局申请预定稻种,只要有公社的介绍信,写明要种多少亩,一般都会提供相应的稻种的。

他也是因为队里有农业大学的学生知道这个消息,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申请了。

去年种了第一次,亩产有800多斤,今年还按专家的建议买了化肥,亩产应该有1000斤。

爷爷他们听到有这么多,都很惊讶,队里最好的田也才出600多斤,这种居然可以出1000斤,都动心了,问队长能不能给个申请的联系方式,明年也打算种这种。

队长二话不说就把洪都农业局的电话和收信地址都写给了爷爷。

接着又聊了聊队里的情况,跟那个饭店老板说的差不多,年轻人很多跑城里找机会了,队里买了拖拉机,插秧也请插秧机来。

旱地还种了很多蔬菜水果,每天都有队员一大早挑菜去城里卖。

告辞了热情好客的大队长,一行人上车往德兴铜矿走。

路过德兴时王建昆已经提前把一箱箱货运到招待所,装上胡喜洋的货车后就往家赶。

到家后王建昆指挥卸货,发电机和配件的箱子直接运到水电站,其他的先运到家里。

跟胡喜洋说了下明天还要再跑一趟德兴铜矿去装电缆线,还是明天一大早去,下午回来。

胡喜洋答应了,现在自负盈亏,能有活拉就不能歇着。

养书的书友们,追读是对作品最好的支持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