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飞往内比都(求月票)
1982年7月20号早上9点左右,王建昆在上海的别墅中醒来,睡这么晚是因为昨天晚上到这边的时间太晚了。
昨天晚上王建昆在来上海的路上,给长江航线上的6个移动基站进行了升级,更换了很多零部件。
升级后的基站传输加密方式也进行了改进,使得想破解的话更加的难,同时也增加了通信容量,使得可以支持更多的终端同时进行使用。
因为要爬上山顶更新基站,所以昨天到上海都晚上11点多了,他驾驶的船没有停靠十六铺码头,而是拐进苏州河来到别墅后面的码头停靠。
此时实验2号就停泊在别墅后面的码头,王建昆到别墅后稍微检查了下就倒头睡觉了。
这别墅每周都有丁胜利请来的人进行打扫,所以主卧房间可以随时使用。
此时外面阴层层的,打开窗户后发现空气湿度很大,风速也挺大的,看样子可能是有台风要来了。
王建昆来到地下的控制中心,查看了下外海的预报站近期发过来的预报信息,发现还真是有台风要来了。
经过对比前后几天的数据后,王建昆大致知道这个台风预计将在今晚或者明天早上登陆福建沿海了。
王建昆本打算今天去金山码头看看四海渔业的发展情况后就出发先去香港转道缅甸的。
现在有台风要登陆,他虽然是要驾驶y-1运输机飞去港岛附近的,而且可以飞到12000左右的高度,可是现在海上的风浪应该很大了,不一定能顺利起飞,所以只能先等台风过去再出发。
既然台风要来了,想必所有在海上作业的船都要回港停靠,于是他给廖军和丁胜利还有王华伟发了个信息,让他们通知下四海渔业所有员工,他晚上请大家吃个饭,让他们三人商量下在哪个地方吃。
目前四海渔业大概有40多号正式员工了,大致分成三个队伍。
海上捕捞队,由王华伟和叶耀东负责管理。
岸边的鱼档负责对捕捞的鱼进行处理分类,后续要建设一个海产品加工厂,由廖军负责管理。
还有就是海产品销售组,由丁胜利负责管理。
三人收到信息后都很快回复,表示他们商量下再告诉王建昆。
安排好这个小事后,他先去后院码头的船上搬运了几十公斤铜,锰,锌,铬,镍等元素,然后去到地下室,把下方的空间又扩大了100多个立方。
提取的铁,铝,镁等元素取出一部分带到前院,跟刚才从船上搬运来的元素一起用超能力合成出了一辆皇冠轿车。
这款车王建昆在这边的路上看到有好几十辆了,所以他才制造这一款,并且之前在香港也制造过,图纸也进行过优化,所以制造起来很快速,造好了就能用。
这辆车今后就留在这,丁胜利他们需要开去充当门面时也可以拿去用用,毕竟他做销售,面对的都是一些有实力的大客户了,有一辆体面的车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他制造好车后,又去改造了下刚才开挖的地下室,将出入口改造了下,扩大了进出的通道,方便他搬运东西。
他今后要多存放一些元素到地下室,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取用,这里靠近出海口,今后肯定要经常从这里出发。
目前他有港岛的证件,可以直接去很多英联邦国家,所以今后要出国,他可以先飞去港岛附近登陆,然后从那里出发去往世界各地。
地下室改造完成后,他收到了廖军三人发来的消息,告诉他晚上准备在金山的一个叫庭院人家的饭店吃饭。
王建昆于是回楼上洗漱换了一套衣服,然后驾驶着皇冠轿车往廖军管理的鱼档驶去。
此时已经飘起了小雨,风把树叶都吹得哗哗响了,路上行人极少,王建昆之前骑着摩托车往返过多次,所以不用看地图他就快速的驾车来到了金山码头的鱼档。
他车直接停在鱼档门口,因为刮台风,这边也没什么人在路上,很多鱼档都关着门。
王建昆按了下喇叭,放下车窗,廖军三人原本还纳闷怎么有一辆这么豪华的车停在鱼档门口,没想到开车的人是王建昆。
“老板”四人看到王建昆的瞬间,同时起身喊他。
“赶紧拿把伞给我挡下雨,我车上没装备伞。”
还是丁胜利见机得快,抄起身后的伞跑了过来,其他三人还在找伞。
王建昆下车后随丁胜利一起进了鱼档里面,接过廖军递过来的干毛巾擦了擦身上粘的水珠。
“这是刮台风了,你们知道吧?”
“知道,前天开始东海上的风就开始起来了,那些小渔船就都没出海,咱们的船大,直到前天晚上才回来,不过风浪大鱼情也好,我们4条渔船都捞到了大黄鱼群。”叶耀东回答道。
“都回来了就好,现在进入台风多发季节,你们要特别关注下气象信息,咱们的专用预报机的信息记得看。”
“嗯,我们每天都按时收看的,咱们的预报有时候比广播的还提前并且准确一些,前天我们就是分析了接收到的气象信息判断台风还比较远,外海的风浪允许我们的船作业我才坚持了一个白天的。”
“还是有点危险,台风变化还是比较快的,预报的东西也不敢保证百分百准确,以后还是稍微提前些回来,咱们四海渔业不靠那点时间发财。”
“好的老板,今后我们遇到气象条件不好的天气就早点回港。”叶耀东见他这么说,感激的回复道。
“好,你先说说看捕捞队的情况。”
“我们7月1号接收了三条新的s-25型渔船后,就开始在老渔民的带领下去东海舟山渔场捕捞了,一直持续到前天才回来。”叶耀东说道。
“中间就没靠岸?一直在海上捕捞?也太拼了点啊!”
“老板,你是不知道这边渔场的资源有多好啊,而且咱们的渔船又先进,我们船上的人都不舍得把时间浪费在来回港口的路上,反正我们有王华伟的收鲜船来回运输鱼获和补给,所以就一直待在海上捕捞。”
“那今后还是要定下出海最长捕捞时限,这s-25型渔船还是小了点,你们长时间待在海上,生活肯定不方便吧!”
“那也比我们老家的船好多了,我之前在那边渔业队的大船上干了几年,那条件比现在的船差远了,所以我们不觉得辛苦。”
“好吧,你要注意船上人的状态,有不对劲的情况要赶紧送回岸上,特别是那几个之前没出过海的。”
“好的老板,我会注意的,鱼获情况你就让廖哥说说吧。”
“老板,这10多天里,4艘s-25渔船总共捕捞了大黄鱼9700多斤,墨鱼200多吨,其他的一些值钱的鱼也有50多吨。”廖军接过话头道。
“哦?这大黄鱼差不多都捕捞了5吨了,价格没怎么变化吧?”
“没什么变化老板,虽然还是在大黄鱼汛期,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今年其他渔船居然很少能够捕捞到大黄鱼,就算捕捞到也是零星的几条几十条,比去年的少多了,所以今年的价格还很坚挺,没有因为汛期来了而降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