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8.第156章 光纤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6章 光纤

王建昆离开芯片制造厂后,来到了星洲集团的产业园。

经过小半年的建设,此时星洲集团的产业园里已经颇有人气了。

在冬日的阳光下,这个产业园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园区大门前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不断有怀揣梦想与憧憬的打工人和满载着货物的车辆进进出出。

此刻的园区厂房内已经有3条短信机的生产线,能够做到月产6万台短信机。

目前这些短信机80%还是在供应香港本地市场,剩下的20%销往东南亚的马来,印尼,新加坡,泰国,缅甸等国家。

当然进入这些国家时,短信机的系统和都进行了本土化修改,能够发送这些国家的官方文字。

在星洲集团的会议室内,执行总裁郑天明给他汇报了下集团的发展情况。

“老板,当前香港区域已经铺设完毕基站了,现在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加紧铺设光纤,提高通信容量。

然后手机基站也在进行选址中,预计下个月就能开始铺设了。”

“铺设光纤没什么麻烦吧?”

“老板,初期还是有遇到麻烦的,市区倒是还好,政府已经做了协调,我们的背景也吃得住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到了乡下,有些顽固派被有心人挑唆,阻扰光纤通过一些地方。”

“哦,那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多管齐下,软硬兼施,一方面跟他们谈,给一些补偿,另一方面就是请一些人出面了。”

郑天明没有细说,不过王建昆大概知道是怎么做了。

“那说说现在的手机生产线安装情况吧,相应的供应商和样品都准备好了没?”

“老板,手机生产线已经组建完成一条了,各设备都完成了通电检查,都能够正常使用,一些常规工序还用样品试制了几次了,现在就等关键的处理器芯片和内存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显示芯片等到齐了。

这些到齐后,就可以全流程测试,按照设计产能,这一条线初期每天大概能产出200台,然后经过半个月的产能爬坡,预计能够达到设计产能也就是每天5百台。”

“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在农历新年之前,能够量产喽?”

“是的老板,不过第二条线的建设还得等等,等到这第一条线跑顺,然后新员工都培养熟练了才能开始生产,大概得4月份了。”

“这个没关系,咱们的基站建设也要时间,初期月产1.2万台也够用了,毕竟咱们这手机的价格可是比摩托罗拉的大哥大还贵一些的,一开始销量不一定会好。”

“那可不一定,老板,咱们的手机可比那大哥大好多了,通信质量强得不是一星半点儿,因为咱们已经采用了数字信号,摩托罗拉的大哥大还在用模拟信号,而且咱们的手机还能支持收发短信,买一台手机相当于是赠送了一台短信机了,香港这边很多有钱人和小老板肯定非常愿意买的。”

郑天明非常看好这第一款手机的销售,比王建昆的信心,因为他对比的是摩托罗拉的大哥大,而且他常在香港,知道这边的消费层次。

王建昆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内和缅北,都是一些相对香港来说非常落后的地方,不大了解高端消费的情况。

既然郑天明这么有信心,王建昆也调高了对这第一款手机的销量预期。

“既然对这款手机有信心,那么我让星耀电子加紧一些,刚才我从那边回来,他们的首批量产芯片已经生产出来了,你尽快去联系,拿一批回来先把生产线跑起来。”

“好的老板,我会跟老黄沟通拿货的。

老板,你要我准备的光纤生产厂房已经装修好了,相应的设备什么时候送过来啊?”

“装修完成了?那你动作还挺快,还以为要月底才好呢,设备的话,明天你到屯门码头的一个仓库去运回来,相应的安装教程和生产运作教程都有录像带,说明书也会很详细,你带着人进行安装调试吧,前期浪费一些原材料没关系,一定要合格了才能出货。”

“老板,生产这光纤难不难,需要一些什么技术的人才啊?”

“不难,虽然这技术也才发明没多久,可是通俗点来说就是拉玻璃丝,前期这个工厂主要进行后道工序,前道的光纤预制棒由另外的工厂制造,会定期的送光纤预制棒过来。”

王建昆在去年就已经完成了光纤生产工艺的测试,相应的设备也制造出来了样品,不过前道的光纤预制棒生产还是比较难的,而且王建昆打算对这一工艺进行保密,所以光纤生产打算分两个地方进行。

前道的光纤预制棒生产会放到缅北,制造出来后会运输到香港这边的工厂,对外就说是进口来的。

这边的工厂主要进行拉丝和覆膜工艺。

光纤拉丝工艺从设备上来说比较简单,把制造好的光纤预制棒放入高温(约2000c)拉丝炉中加温软化,棒体尖端的粘度会变低,靠自身重量下垂变细成为裸光纤,经过涂覆固化系统,再经牵引被卷绕到滚筒上。

考虑到当前光纤的使用量不是很大,为了降低生产难度,王建昆准备制造的光纤预制棒长度只有2米,重量在5百公斤,所以相应的高温炉体积也就不会很大。

每一炉加温软化后的光纤预制棒大概可以拉制出50万米的成品光纤,每个月可以拉制10炉左右,每个月差不多能生产出5千公里的光纤,然后由多根光纤组合成不同通信容量的光缆。

目前王建昆设计的通信光缆是6个光纤组合成为一根,也就是说,每个月大概可以生产出830多公里的光缆,这个产量用来应对基站间的通信网建设和缅北局域网建设是足够了。

等到生产理顺了,国内的市场打开后,王建昆打算将光纤生产放到内地的特区去,到时候会建设更大型的生产设备,满足国内巨大的需求。

跟随郑天明到了装修好的光纤拉制工厂,王建昆检查了下厂房尺寸和相应的工位,发现是按照他的图纸进行装修的。

“老板,厂房符合要求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