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海的那边是劲敌
不是不满足于燧发枪,而是朱常洛还望着更远的远方。
利玛窦那些人被朱常洛用传教的指望吊着,他们目前的活动主要集中在百家苑,军工这一部分则是经由太常寺里分工在百家苑的张鉴和徐光启来与他们交流,再与枢密院和军工园对接。
张鉴是关中名儒,也曾在边关创制各种守城器械。如今他的外甥王徵这么受皇帝赏识,今年更是高中格物自然科的状元,张鉴已经从理学名儒悄然转换精力到这些工程器械上。
朱常洛则通过他们与徐光启等人的交流已经知道了,在西方的法兰西,已经有人创制出一种燧发枪。为此,他还得到了法兰西国王亨利四世的接见。
有目的地利用利玛窦他们就是有这样的好处。
皇帝感兴趣,利玛窦他们就要投其所好。一方面是大明臣民基于千百年来的历朝历代成就,对他们那些“偏远小国”不了解而产生鄙夷;另一方面皇帝想了解,在这些传教士眼中更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因此目前确实进行着信息和技术的交流。
所以仅仅燧发枪是不够的,何况能用的燧发枪目前必定只能大匠手搓,产能、成本都让它无法成为短期内能大规模列装军队的利器。
那么不如把更长远一点的、更好的思路告诉他们,说不定有所启发,做出什么在如今工艺水平下能实现的新玩意呢?
在军工园这边剩余的两天里,朱常洛专门与赵士祯他们再研究了一下。
军工园下一阶段的工作分成了三个重点方向,分别安排人手。
一是分出一些手上功夫更好的大匠和学徒,想办法继续改进一下如今的这种燧发枪。折衷的办法就是铳管和子弹。装弹其实已经是后膛上弹,只不过子弹口径与铳管内径很难匹配。
用上锥头凹底的弹头,子弹口径可以稍微做小一些,利用弹药爆炸时的热胀效应让子弹底部凹进去的球面边缘略微膨胀,再于子弹周围抹上油脂润滑,也许良品率能提高很多,而且更高效地利用现有构型火药爆炸时产生的推力。
第二个方向则是分出那些脑筋更灵活的,开始研制朱常洛画出来的那种新构型,魔改一些部分也可以。其中朱常洛所说的三个难点里,弹簧钢、更好的钢材以及零件冶铸自然是军工园这边大匠们的攻关课题。
最后一个方向则是朱常洛所说的明威炮的量产。
大炮由于尺寸更大,精密程度上没有火铳的要求高。
大明早期的火炮叫碗口铳,顾名思义,铳口比较大,因为是比炮管更大一些的敞口炮,因此得名。
后来略有改进,炮管从敞口改成直口,炮管加长,管壁加厚,还加上数道固箍防止炸膛或炮管开裂。
小型化的虎蹲炮,大型的城防炮,无非只是口径大小的区别,改进部分很少。
借鉴屯门海战后得到的弗朗机炮,搞出了子母炮以提高装弹效率、发射频率,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目前,天枢营已经用上这种新炮的改进型。
改进的部分,一是朱常洛安排同样喜爱音律的袁子让向朱载堉请教算学,这个和徐光启同科中进士的家伙总算在几年时间里为已经稳定量产的虎蹲炮和佛朗机炮算出了一套相对标准化的口径、装药量和射表计算方法。虽然还很粗略,每一门炮生产出来标准化程度不高,但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
另外一个改进就是军工园这边直接根据这套标准,在那些加铸了炮耳、要架在车上的大炮铸成后进行试射,然后在专门的炮车结构上钉好专门刻有仰角和射程数据的铁片,让炮手能够更快地熟悉每一门炮,提高炮击准度。
做出了这些成绩之后,才是这种明威炮的诞生。
与虎蹲炮和子母铳弗朗机炮不同,明威炮应该就是朱常洛耳熟能详的“红衣大炮”。
实则该叫红夷大炮,因为那原本是天启年间才由徐光启主持,先从被称为红毛鬼的红夷那里想办法购了几门才仿制的。
口径更大,重量更大。
看上去与大明以前的炮也没什么不同,但在朱常洛安排昌明号接触沿海海贸大族、在广东设了船厂之后,参与其中的沈一贯及原先浙江要员们“将功补过”,还是通过这些海贸大族从马六甲那边买回了五门炮让大明的军工大匠们研究。
再有算学大家、百工苑的出力,也算是很快搞明白了这种红夷大炮之所以威力更大的原因。
不仅仅在于口径,更在于口径与炮管长度的比例关系,还在于如何用整体模铸和炮管前后口径的差距来对抗“大当量”火药爆炸产生的炮膛压力、保证射程。
搞清楚了这些,大明自制红夷大炮就不成问题了。
历史上明末大量自制红夷大炮本身就晚不了多少,后来还被女真人缴获很多。
现在,这种炮被赐名为明威炮。
“明威炮可大,也可小。”朱常洛在安排完军工园的事之后,则与枢密院的众臣们交流着,“百家苑算出这炮口内径与炮管长度关系的道理殊不容易,再加上这一体冶铸的法子,大明火炮威力能上一个小台阶。如何安排用好,既巩固边镇城防,又能用于野战,枢密院要加紧安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