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02.第302章 新政奠基  光宗耀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现在还有仗要打。

朱常洛深深地看了一眼萧大亨,随后说道:“也罢,财计之事总要再进一步的。既然大战已启,等到此战功成,有些事也该正式开始办了。你们先除了匠籍,这是好事,正好有时间看看随后变化。”说罢,开始与他们三个说起后面计划去做的那些事。

地方衙署的改革,税制和征收机制的改革,各种产业的管理……

萧大亨听得越来越如坐针毡:怪不得这一次只是用一批老臣,皇帝想打赢这一仗,有了巨大威望之后想做的事情太多了。

就算不必由他们去亲自推动,但也得做好准备吧?

“不急,将士们在外拼杀,朕和你们在中枢先为后人铺路。为何要这样做,道理朕会细细分说,你们也拾缺补漏。”朱常洛想了想,招了招手,“去养心殿吧。刘若愚,你再去叫沈御台和叶中书来,还有枢密院外其余各衙正官。”

以匠籍废除和进贤院奏请再加强学政为开端,朱常洛干脆开始让田乐等人以外的其余重臣开始知道他后面的思路。

总要有一个中枢重臣们统一意见、共同参详的过程。

其他人并不知道皇帝为什么突然召见他们,还以为是北边的战事有了什么变故。

但地点在养心殿,看上去也不像。

到了地方,发现竟是在养心殿正殿前的院子里,一德轩和履仁斋之间。

而老样子,他们又见到了皇帝喜欢用的那种翻页屏风。

院中搬了许多椅子,各设一个小方桌,上面还放着茶。

有资格来此的,一共就是那么不到二十人。

朱常洛看着他们,缓缓开了口:“为什么要打这一仗,此前有些话朕对有些人说过。就算没有亲自说过的,你们其实都已经知道了。朕想推行的新政,远不是这些年的小打小闹,比太岳公当年想做的也走得更远。天下人是敬也好,是畏也好,朕都要做。但究其根本,朕想做的,无非是建成一个真正的国,而是一帝之家。”

众臣心里震荡不已,细细琢磨着其中深意。

“国,家;官,民;汉,夷;学,用……”朱常洛看着进贤院那边,尤其看着李廷机,“太常寺里众说纷纭,无非是出了世,在朕看来是舍本逐末了。若说人文哲学该有什么定律,朕这里倒是能说出一堆,今日就都说一说吧。”

另被尊为“大儒”的不少官员眼睛瞪得大大的,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皇帝。

圣庙虽已建成,如今只树了一座石碑。

因为皇帝的要求是那定律须得颠扑不破,人人都可验而证之,绝无异议。

这一点在太常寺里不存在,没有谁能说服所有人。

现在皇帝居然说他能说出一堆来。

但朱常洛今天是准备撕开一些掩饰,讲讲本质的。

“自先民开始,神农、有巢、燧人、仓颉……古往今来,巫祷也好,教义也罢,百家学问莫不如此。”朱常洛很淡定地说,“但凡一切学问,莫不是为了有用于人。学以致用,至理名言。耽于研学而忘了应当有所用,那就是舍本逐末。这一点,朕不妨从头讲来,说说朕的见解。”

他不是要好为人师,而是必须真正开始把观念理顺。

虽然不必扯得太远了,但是人为什么要群聚而居、分工是为什么、创造文字是为了什么、设立官员是出于什么目的、秦以后的皇帝存在和郡县百官……

从朱常洛口中娓娓道来,他自然有一套更加系统而合乎逻辑的解释。

而后就会触及权力的来源和逻辑。

许许多多的内容,先人不是没有阐述,但需要一定的学问和阅历功底,但朱常洛说得很“残暴”、很“朴素”。

“朕那格物致知论,想必你们都细细读过了。今日君臣都在此,也不必去讲什么天子受命于天这些饰言。把本质都说清楚,对君臣都好。若说所有学问都是用来为人所用是一条定律,那么国是以武力为基础来保障国民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日子越过越好,这也是一条定律。”

他看着众人:“但凡君臣做不到这一点,那么通过赋税聚敛而来的富贵就享不长久。国民无法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了,日子越过越差以至于过不下去了,那就改朝换代破家灭族,没什么好说的。”

话语是如此赤裸,君权并无半点神圣。

朱常洛忌惮这一点吗?哪里会。

实际上历朝历代,能够位极人臣的,又有几个不明白这些道理?

始终还是武力为基础。“皇帝轮流坐”的说法恰恰体现的就是想坐和能坐的区别,谁不想坐?能坐上去,终究是先要兵强马壮,而后能够压制其他人,为其他人带来收益大于风险的选择。

“这些年没有出大乱子,因为百官都知道,朕虽然要厉行优免,但不会像太祖一样认为百官俸禄够生活就好,朕并不忽视百官的日子也该越过越好这个要求。”朱常洛顿了一下,继续道,“所以话说回来,这又变成了一道学以致用的数学问题。税该怎么收,财富该如何分配,对朕来说、对百官来说、对百姓来说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选择。”

“这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朕所言,它有量和质的区别,要不断根据新出现的情况调整。”他笑了起来,“治国如果如此简单、轻松,历朝历代也不会都有寿数,不论长短。归根结底,都不能面对变化。有的是看不到,有的是看到了想不到该怎么做,有的是想做却做不成。”

这不是什么圣贤讲经,听众无不赞颂。

大家都知道话题最终会回来。

果然皇帝又说:“朕最想做到的一点,莫过于天下读书人从此全部都深明、深信这一点。那就是在专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人文学问和诸多制度上,没有什么祖宗成法,没有什么圣贤至理。符合当前情势需要的,就是当下最好的。今日你们都在,不如说说看,当前的大明,与万历年间又有哪些变化?有哪些实情?”

在他阐述自己的思路之前,自然要充分交流。

可是众臣的心砰砰跳。

真的能敞开了说?

君权威严呢?

“那臣先说说。”汪应蛟却开了口,“臣到户部后……”

今日一章,中秋送节礼。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