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28.第328章 最坏的局面?  光宗耀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8章 最坏的局面?

江南正值今年秋粮征收。

沈一贯双手颤抖。

“总参,怎么了?”成敬悠悠地问。

守备厅里,徐弘基和崔胜也在。

这个原先护漕水军的参将,如今成了长江水师提督,这是真正担任了大明的关键职位——在过去,这个位置都是勋臣担任,几无例外。

现在当然是机要大事。

沈一贯这个枢密院南京总参谋心中惊涛骇浪,眼神恼怒地看着李汶:“李都督想必是早就知道?”

李汶也不否认,点了点头:“消息不日必定传来,总参要拿个主意,如何应对。”

“那如今才告诉老夫?”沈一贯重重地把那公函拍在桌面上。

李汶不紧不慢:“战局变化万端,若没能按事先谋划来,那又何必横生枝节。眼下鞑子既然走到了这一步,陛下和枢密院才提前让我等做好准备,免得江南不稳。误了粮饷事小,若生出内乱,我等可就万死莫赎了。”

沈一贯气得在守备厅里走来走去。

七十好几的人了,此刻倒显得步履如风,健旺矍铄。

他当然很气。

枢密院大胆!陛下……大胆!

先败后胜,诱敌深入,何必要用边墙被迫来做?不能出边墙在燕山里做吗?

这也就罢了,还有建州甚至朝鲜一同出兵的危险。

官军在边墙外一时吃了败仗,传到江南无非多受几句揶揄挖苦弹劾,可边墙被破了呢?

沈一贯万万没想到自己需要担当这么大的责任。

他难以想象江南这边听说傍海道被断、辽东成了孤军、山海关告急、北疆乃至朝鲜皆反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一个月。”李汶说着,“压住一个月,稳住一个月,辽东必定再有大捷传来。”

“拿什么保证?”沈一贯忍不住大声呵斥,“就因为锦州南面有宁远侯带着一万京营、宽甸六堡西边另有一万京营?谁敢保必胜?谁敢说宁远侯……”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之后恨恨道:“朝堂诸公,知机而不苦谏,老夫定要参劾!”

沈一贯已经退了,他没参与谋划,他不知道机密。

但他知道,虽然其余四相不能对枢密院内部事指手画脚,但当然有知情权,是有“御前内阁会议”可以影响皇帝决定的。

这样大胆的方略,真不知他们为什么不阻拦。

他不能在这里直接说万一李成梁这个关键人物怎么样。

这时候成敬悠悠道:“陛下有言,君臣要互相信任。沈总参,如今不是埋怨时候。陛下和朝堂诸公信任我等,江南可不能辜负了信任。朝堂诸公没有谏阻,自然是觉得胜算颇大。战场之上将士去做,江南不要在这个时候扯后腿,那胜算只怕就更大了。”

沈一贯看着他,过了一会缓缓坐了回去。

“排兵布阵,非我所长。”他看了看李汶,“如何以防万一,李都督做主吧。要我来南京,无非这种时候让江南官绅多忌惮一二。”

他皱着眉思索了一会,然后说道:“宁远侯实在辽东,这消息不久也会传来。朝廷提防江南之意明了,那老夫不妨明说。我的意思,南京不如托辞以防万一,先召水师和孝陵卫、留守亲卫军整备。南京国本之议不免甚嚣尘上,不如顺势而为,让他们以为老夫也担心北京有失。老夫先奏请漕粮留半于江南,既不误今冬粮饷,也是以防万一……”

沈一贯的策略无非是顺势而为。既然江南在这种时候必定会担心半壁江山失守,他不如站出来领头做这件事。

能够聚集南京附近的兵力整军备战,再加上先暂缓输运一半漕粮的举动,甚至会让人觉得他沈一贯有“不臣之心”。

反正最近这段时间,他也一直和蜀王、肃王、楚王走得很近。外人知道的当然是三王准备招募幕僚“奉旨实边”,但形势有变,说不定……

李汶没所谓,只是深深看了他一眼:“月余罢了,捷报传来,自然云霁天清。倒是龙江公,可莫弄巧成拙。当真有什么狼子野心之辈鼓噪,到时龙江公可不好处置,士林风评只怕极差。”

沈一贯淡淡回答:“老夫都做在明处,事事为社稷江山考虑。鼠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却不是老夫能管得了的。李都督担心老夫不明分寸?”

“那自然不担心。”李汶笑了起来,“我必呈明龙江公一片苦心。”

他向谁呈明?当然是枢密院,是皇帝。

沈一贯看了看他们,摇了摇头之后对成敬行了一礼:“诸王那里,却要成公公留心了。要说弄巧成拙,就怕有些人真以为天命有变。李都督虽说月余罢了,可就怕有些人月余的耐心都没有。锦州边墙一破,便想到了山海关也破,京城没了。”

“我自会留心。”成敬点了点头。

过了两天,只比枢密院的急递慢不了多少,北边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江南。

这当然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

边军吃了败仗,连边墙都被攻破了,现在汗廷大军正在鞑靼大汗的率领下肆虐辽东,山海关告急,辽东边军成了孤军……

有前面那些传言打底,这件事顿时引起议论纷纷。

无非贪功冒进、好大喜功那些,再加上这么多年整训京营劳而无功,枢密院重臣尸位素餐,进而就转向如今大改后的中枢出了大问题,还不如不改这种论调。

改任南京户部尚书的赵世卿还要完成今年的赋税任务。

他最担心的是乡间传闻。

浙江、江西还好,但南直隶松散,南京六部也并不直管南直隶各府。

现在最怕的却是江北各府“逃难”。

大明不是第一回在鞑靼手上吃大亏,以前有这样的事,也不至于会出现这种局面,毕竟北面还有那么辽阔的纵深,鞑靼也不容易就这么一路打到淮河甚至长江。

但如今却是泰昌朝以来各种地方矛盾想借机做点什么。

被厉行优免、监察学籍的士绅,往往只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夸大其辞,不明真相的普通百姓就容易听信。

气氛一时紧张起来。

楚王朱华增“奉旨”结交江南士绅,这段时间以来成果颇丰。

大族总有旁支,江南更不缺那些不得志的秀才甚至没考中秀才的读书人。

虽然明说了是要去辽东“吃苦”,但也明说了有边贸特权等利益。

但今天的话题就不再是将来实封藩国啥的了,今天还有新朋友来。

“王爷,这辽东……还去得成吗?鞑子都打进辽东了。”

朱华增并没有太高水平,他现在其实也担心。

但他还是说道:“胜败兵家常事嘛,陛下英明神武,既有旨意,当然有把握……”

这小院一般的酒肆里,今天来了好几家答应朱华增安排一些旁支和家仆去辽东的大族家主。

此刻他们神情凝重,也玩味地看着朱华增。

“何里正,你说是吧?”朱华增看向其中一个老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