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64.第364章 大明的新北境  光宗耀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4章 大明的新北境

江南春雨绵绵,三月十一,捷报再临。

这捷报不像在北京时一样能驱散阴云,江南依旧处于这种缠绵的、犹豫的、抑郁的阴雨天里。

李成梁很不适应这种气候,不过他是来江南养老的,想必入了夏之后会好很多。

他毕竟还是来了,以宁国公之尊,任前军左都督。

这是纵横沙场多年的当世大明第一勋将,刚刚立下逼降鞑靼汗主大功。

他到南京的意思很明确,代表皇帝和朝廷对江南官绅说一句:乖。

所以江南抑郁。

太平坊里热闹非凡,宁国公喜迁新居,这更是要像魏国公一般世代镇守南京的节奏。

新的宁国公府位于八府塘,以永康侯府为底子。

没有大兴土木另起国公府,这自然是宁国公推辞了圣恩所致。

其实,旧勋臣们早已在皇帝授意之下,将他们在南京的一些宅产作价入股到了昌明号之中。

如今不过是皇帝进封他为宁国公、赏赐完金银之后李成梁自己掏钱从昌明号手上买回来的。

现在李成梁还要再掏钱修缮这府宅,最小的儿子李如梧在操持着工程,李成梁则在收拾出来不久的正堂里接待访客们。

这些都是人情往来,李成梁只是含笑接受,让人记好礼簿。

官场同僚们互相之间的照面已经打过,今日多是江南士绅、富商。

听他们托辞迁边之后了解辽东情况,李成梁含笑不语。

这些问题,他的管家就足以代为回答。

他们关心的问题,不便开口。李成梁作为武臣,也不该答。

他就这么坐看着江南不少士绅富商像没头苍蝇一般乱撞,想方设法让心中更有底一些。

毕竟去年锦州边墙告破后,江南那些活跃的士绅人家正在被王德完追着查。

“心忧国事”乃至于反应过度当然谈不上罪过,但只要细细查下去,总有其他问题。

朝廷明摆着要再查办一批人搞点钱,但现在已经没人认为还可以聚起来成势抵抗了,无非在自救而已。

李成梁悠悠想着这些事,随后忽然开口:“若说辽东天寒,田土并不曾深耕细作,却也不是没有财路。建奴既败,往常都是女真人寻觅好参、貂皮贡贸入边墙,现在这生意却要断了。靠山吃山嘛,到了辽东,这条财路可以想想。”

“但是李公爷,设了辽源军民府后,晋陕各家先去……”

李成梁看了看问话的人,想了想之后笑道:“昌明号先行,晋陕各家愿冒奇险,自然该得大头。别的不说,建奴寇边,广顺关外清河驿镇好不容易建起来,建奴攻开原未果,退却时就将清河驿镇一把火烧了,损失又有多大?不过东北之辽阔,你们没去过,还是不清楚。再说了,朝廷对女真人,当是只办罪首,不诛小民。仅仅晋陕各家,哪里能当真填实辽东新边,用得了那么多女真小民?”

“李公爷,昌明号里您应当也有股……您要是瞧得上,我们……”

李成梁很开心:“先去,先去。老夫在辽东旧将不少,若你们当真是有心在辽东落地生根,响应朝廷号召实边教化外族,老夫当然能帮衬一二。”

说罢收起了笑容:“这个路就对了。”

话就点到这里。

什么路是对的?当然是别在一点田赋丁银上面想心思。

朝廷各种赋税里,如今实际施行最严格的就是商税。

从工、商入手找新财路、规规矩矩给朝廷交上更多税银,这就是正路。

这个时间点,泰昌九年的“大考”细则也已经颁告各府县。

赋税科则是重中之重。

都知道建州既大事已定,朝鲜僭主既已罪己乞降,朝廷接下来就要面对大赏三军的巨大财计压力。

还要重新构建九边当中的东三边。

哪里不要钱?

现在先是九边和承德府、辽宁府把各种籍贯悉数定为民籍,那里的衙署和其他各地也完全不一样,任谁都明白其他各省就是下一步。

在那“新政”全面铺开之前,皇帝和朝廷都在看着地方官和地方士绅富户的态度。

这个态度,很快就有了可以表达的地方。

四月《学用》朝报上刊发了两项新政令。

一是制旨:泰昌十年之后,刑名之法不允纳赎。

二是特发边防国债:为期十年,年息五厘。

这两项新政令极具轰动,因为……这意味着只有今年能纳赎脱罪了。

所谓纳赎,就是议罪银。就算被罚有罪,只要不是那种大罪,总还有纳役和纳赎等办法减轻惩罚甚至脱罪。

但明年之后就不允许了。

过去有这种政策,一是因为可以来钱,二来也是官绅富户共同维持的特权:想纳赎,总得有银可纳才行。有了钞能力,大户人家就多了几条命,这怎么玩?

因此这制旨的用意昭然若揭,刚刚开疆拓土的皇帝似乎正傲然俯视着臣民当中的一部分:小民命“贱”,他们对这个规矩是拍手叫好的,巴不得你们将来有罪必受重惩。如今时间有限,想洗白的赶紧。

而那特发边防国债的利息……实在太低。

如今的行情,民间借贷的年例多在二三分。一年才五厘……

可是,朝廷又明说了:通辽会盟后,与各藩的市易都以堪合制度来进行。有资格拿到堪合的大明商行、商人,优先考虑持有边防国债券的。

逻辑很明白:朝廷越有经营好新边的财力,北边各族就越发老实,生意就会越发好做。边贸赚一道,国债再吃一道息。

“……朝廷这是穷疯了吗?”

“……这一仗的阵势太大了,战功也太多了……难啊……”

“这……若是不买一些这特发边防国债,难道北面边贸之利以后都会被宗明号、昌明号拿去?”

现在,宗明号和昌明号绝对都会响应朝廷需要,这一点已经是共识。

“不只是北面边贸,伱再品一品:各藩市易都行堪合,这海贸……”

“……”

“辽宁省还有个理藩司,焉知浙江、广东不会……”

“万一借了不还,还了也不给息……”

“……毕竟名曰国债,总不好民心尽失吧?”

“什么民心?小老百姓也没钱买……”

大明各地的议论纷纷,朱常洛都已经不必去太在乎。

现在已经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时候了,有格局、能相信朝廷的,当然会成为先受益的那一批。规范国内、国外贸易之后,他们就能多一条稳定的商路,还能通过与国家利益绑定的国债来稳妥理财。

到时候再动优免,阻力又会小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