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84.第384章 一世之名  光宗耀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4章 一世之名

泰昌十年就这样到了。

正月初六,山东衍圣公奏疏抵京,奏请由朝廷遣命官官勾祭田,曲阜大成先师庙所需以后概由山东地方列支定额给付。

曲阜知县也再度请辞。

朱常洛看完问王安:“没闹出什么事?”

王安垂袖回答:“族老自缢一人,病死两人,孔府械斗了一场。”

朱常洛笑了起来:“哦?衍圣公久不在曲阜,怎么压下去的?”

“衍圣公舍了自家三处庄田,还有济宁、临清共六处产业,把本支旁支彻底分家了。得旁支之助,本支那些人也闹不大。”

“这么说,没用山东官衙的人?”

“没有。”

遥远的皇帝对曲阜的动静了如指掌,不论这些信息来自山东官府还是王安麾下改革之后的内察事厂。

朱常洛感叹了一声:“千年富贵,毕竟不简单,总有存续之道。”

偌大一族,三条高层长者的“贵命”。于孔氏而言,内部毫无疑问称得上一场“政变”。

除这三条命之外,其他内部流血,可以想象。

但孔尚贤总算是自己也开始破财消灾了,他于族内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论述。

今时今日,他在朱常洛这里能过关。

“去告诉孔尚贤的儿子,三日后拜相,他宜代父观礼。”朱常洛吩咐着,“衍圣公体国之心,朕甚是欣慰。传旨,衍圣公精研格物致知论有成,授太常学士衔,着其于兖州主持泰南书院。”

山东如今共有三个王府改成的书院:济南德王府改成的太学山东书院,这是和太学中学苑具有同等学力、学成可授举人的官学;兖州鲁王府改成的泰南书院和青州衡王府改成的泰东书院,这两个稍次一些,只能授生员。

给了孔尚贤一个事情做,却又不是主持着山东的“最高学府”,朱常洛也算给出信号了。

现在到这一步就可以。

进入泰昌十年,大明已经每个省都至少有一个太学的分院。

随着一届一届的学生学成结业,大明举子和生员正在越来越多。

在新政的大背景下,官绅优免和财计的矛盾终究会被人提出来。

改革该深入了。

这些事就是一房七院这八相们的使命。

朱常洛已经只用作为后盾,坚定地支持。

旨意传出,京官们虽然有些人比较惋惜这场风波结束得如此之快,没能捞到更多资本,但也能接受。

反正态度已经借由这件事表达清楚了。

正月初九的拜相大典要好好准备。

叶向高自不必说。这个春节,他府上门庭若市。

但叶向高也十分谨慎。相位虽好,却也很凶险。皇帝虽明言君臣共治,却也不能容他得意张狂。

一个斋戒焚香、自省静思以待大典就能对客人们避而不见。

说只是八相,但其中有个特殊的人,那就是年轻的定国公。

以他为核心,新旧勋臣们要好好安排一下了。

正月初七,皇帝又在武楼赐宴,这次只有枢密院、治安院的文武参加。

治安院的文臣之首牛应元还在从南京赶往北京的路上。名单虽然是腊月二十五公布的,召他入京的旨意却发得更早。

今天赐宴的重点也不是他,而是在座的在京新旧勋臣们。

“虽不能说一代不如一代,但不孝子孙总是更容易出。”朱常洛对他们的训话很简单,“朕御极之初,先管束你们,以昌明号帮你们挣钱。此后有战,愿从沙场建功的,毕竟只有寥寥数人。现在有了治安院,这是条新出路,但朕要把话说明白。”

治安院体系何等重要?以后,可以说枢密院专门负责对外的征伐和国防,而治安院则负责对内的缉盗剿匪。另外,更重要的则是皇帝意志在地方上的武力延伸——他们会是与地方打交道最多的武力系统,也是最经常与百姓打交道的武力系统。

“不需要非常好的上阵杀敌本领,这就能让你们的更多子孙有个出路,前提是要懂得做官、做亲民武官的道理。”朱常洛看着他们,“除承德府、辽宁省外,其他诸省还不会立时设置治安司。但要提前做准备,你们提携入军伍的将官,你们自家子嗣,开春后便由枢密院会同治安院遴选,先入武学集训,再到通政学苑进修。”

从这件事入手,首先是安置新旧勋臣们举荐入军方的一些能力较差的人,其次从中枢这里让他们的任命经过统一意志的灌注,最后才择优任用。

骨架先搭起来,随后牵涉到的是诸多五府老兵的退役安置。地方上要配合的,是在现有差役队伍里进行裁汰遴选,以后才会组成专门的治安院体系。

他们涉及到地方执法权,又是新事物,朱常洛要大量心思在这边。

与治安院性质相近的,自然是理藩院和官产院。

方从哲不必说,去通辽、回程,一路上朱常洛早就与他聊过很多。方从哲从很早就知道自己将有这一相之位,目前他的工作也十分明确:对北疆诸国后续战略的落实,筹办今年的广州商贸博览会和外滇、南洋诸国朝觐。

而贺盛瑞则当真是泰昌朝才起势。

他先是在工部主持和承担了许多大工程,初步为北直隶、承德府一带打下了一些工业底子,现在则一跃而成为一相,而且是极为特殊的一相。

官产院之下,首先便是漕运、马政、盐政、钞关、市舶司等钱袋子,还有矿、厂……

说实话,这些东西贺盛瑞有点手足无措,好在同样有皇帝给他开小灶。

“衙,很简单,大体仍如旧制,税政院也会参与其间。但朕用你,就是你精于管理、审计。”正月初八的上午专属于贺盛瑞,朱常洛跟他说着关键,“行,也重在用人、审计。其中不少人,倒不用官产院来用,其余一房六院乃至于将来诸省之下,各有行,官产院的核心,仍是审计,保证亏损有长远目的,盈利能依法完水,资产没有流失……”

官产官产,如今除了那些盐场矿场和新边开辟的牧场等,最大规模的官产莫过于地方官田。

这一块过去都是地方官府与地方大户合作,由他们来承租然后招佃,这种事情后面当然该更精细化地管理。

到了下午,牛应元才风尘仆仆地赶在拜相大典的头一天抵达京城。

抵京第一件事,自然是面圣谢恩,于是这下午的时间则留给了他。

牛应元在宫中呆到用完了晚膳才离开,这一夜的京城里,文武百官和各个部门都已经在静静准备着。

叶向高天还没亮就起来了,家仆托着盘子,其上是专门新制的礼服官袍。

至此,大明官袍有了一种新色:一品衣紫。

叶向高心情激动地穿戴好了,到了府中正堂处,先是接受了阖府家小的道贺,管家则上前说道:“相爷,御赐抬舆已入府。”

“好生招待了吗?”

“自然。”

叶向高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走吧。”

御赐紫禁城内抬舆,这是皇帝给他这个宰执的特殊恩典,以示对他的尊重。

叶向高还年轻,身体还很好。以后寻常时,他也不准备坐这抬舆。但今天不同,今天是他的大日子,是他需要天下人都知道,他是受皇帝所拜而为宰执的大日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