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6.第176章 前车之鉴,先取盖牟城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因为这些兵力主要是指能战之兵,此外还有大量的辅兵。

这次攻打高丽,陆地兵力十万,还要配备四十万左右的民夫。侯君集作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管理十多万人左右规模的行军,就已经是极限了,再多就管理不过来了。

所以侯君集直接统领的兵力在三万人,再配上十万人左右的民夫。

李承乾作为太子,率领五千精骑,除此外至少还有两万民夫。

当然,在调度上,李世民自然会更加照顾太子,李承乾麾下的民夫严格来说已经算辅兵了,不仅能运送粮草,还可以临时转化为步兵作战。

在任命完后,李世民跟李靖讨论一番,定下了行军路线。

佯攻辽东城,先取盖牟城是前期的军事战略目标,不是进攻行军路线。

水路进攻比较简单,自莱州,也就是后世山东集合后,渡海直指平壤。

陆路这边,就相对比较复杂了。

李靖跟李世民经过长时间讨论后,这才敲定下来。

“兵分三路,侯君集自幽州兵发柳城,向怀远镇虚张声势,而实则潜师北进,从通定渡过辽水,进至高丽玄菟城。”

“李勣自营州出发,先行进逼高丽新城,渡辽水趋建安城,而后两路行军会攻盖牟城。”

“李道宗自营州出发,造攻城器械,佯攻辽东城。”

“张亮渡海后,袭占卑沙城。”

四条路线,三实一虚。

李世民跟李靖,也是充分为太子跟魏王考虑。

侯君集这边的行军路线跟作战目标,首先就要假装打柳城,再吓一吓怀远镇,然后偷偷渡过辽水去吓玄菟城。

吓完玄菟城后,再进攻打盖牟城。

李勣首先威逼高丽新城,如果高丽新城敢应战,那就打,不应战就渡辽水吓一吓建安城,最后再同侯君集会师打盖牟城。

兵法之道,虚实并进。

之所以吓完这个吓那个,就是为了在攻打盖牟城的时候,这些其他的城池不敢发兵救援。

让高丽统方面不清大唐行军的真实意图,不知道兵力该往哪边进行防守。

毕竟唐军这边总共兵力才十万,只能集中力量,先行攻打一座关键点的城池,取得战略上的胜利。

隋朝就不一样了,百万大军,数百万民夫。

开局就是对辽东前沿的几乎每个城池同时攻城,一点也不用给你玩虚的,全是实实在在的。

隋文帝输,是天气不好,海上风暴让大量船只沉默。

陆地道路状况差,是一边修路一边行军,还没开始打,隋军就损失过大,未能取得实质性战果。

不过高丽王高元被隋军的声势所震慑,上书谢罪,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于是罢兵。

隋炀帝派遣九路陆军,声势浩大,一路猛攻。

但开战前,隋炀帝下令隋将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关作战决定,必须先向他报告后再听从命令,这一决策严重束缚了将领们的指挥,导致隋军在战场上行动迟缓,错失诸多战机。

隋军在辽东城下久攻不下,尽管多次将该城包围,但每当城池即将被攻陷时,高丽守军便使用缓兵之计,声称投降。

而隋将因隋炀帝的训令不敢专擅,只能派人向隋炀帝请示,这就给了高丽军队充足的时间进行重整防御。

水军方面前期吸取教训,还算顺利,但在进攻平壤的过程中,中了高丽的诈败之计。高丽军队假装战败撤退,引诱隋军深入,随后趁隋军队伍混乱之际发动伏兵攻击。

第三次打就很顺利了,隋炀帝再次吸取教训,连续攻城二十余日,与高丽的军队皆伤亡惨重。

可后院起火,后勤总管杨玄感先是迟迟不为杨广运送补给,并且趁机在后方起兵造反。

隋炀帝得知后,被迫撤军回国镇压叛乱,第三次进攻高丽也以失败告终。

实际上还有第四次,但现在这个时候的高丽王高元大为恐惧。

高丽因连年倾国与隋作战,已困弊不堪,民不聊生,国内大片大片的壮年死亡。

于是遣使请降,并将去年在杨玄感造反后逃到高丽的斛斯政交还给隋炀帝。隋炀帝接受了高元的投降,遂班师还朝。

不过,高丽国王高元却并未按隋炀帝的命令入朝,隋朝也未能真正实现对高丽的征服。

相对李世民对侯君集跟李勣的安排,李道宗跟李承乾这边就轻松多了。

直接从营州出发,进军辽东城。

也不需要真的打,只需要佯攻,牵制辽东城的兵力,让辽东城守将不管派兵去支援盖牟城就行了,几乎没什么危险可言。

魏王李泰那边也相对轻松,虽然要打卑沙城,但张亮这边有五万兵力,而卑沙城防备并不算强,打下来不过是时间问题。

李世民自然不可能让太子跟魏王身陷险境的。

硬骨头交给侯君集跟李勣去啃,软一点的就交给张亮。

太子跟魏王,只需要随军镀金就差不多了。

“太子,行军打仗,当要多多向你皇叔请教,不可自作主张。”

军事部署跟进攻路线敲定下来后,李世民对太子嘱咐道。

太子在兵法战术上有很高的理解,但行军打仗跟兵棋推演并不是一回事。

士兵是活的,兵棋是死的,行军打仗之中,有太多的其他因素影响。

“是,父皇。”李承乾平静的回道。

越是平静,李世民越是担忧。

随后又对李道宗嘱咐道:“道宗,太子的安危,朕可就交给你了。”

李道宗一脸无奈的回道:“是,陛下。”

从名义上说,他是太子的皇叔,可他管得住太子吗。

就现在太子的威势,行军的时候还好说,毕竟国内行军,基本上也不会出现什么状况。

但到了打仗的时候,情况就不相同了。

太子就是太子,国之储君。

况且大唐的太子,权力上是很大的。

从兵权的角度上来说,他是太子的上官。

可太子到时候发一道教令给他,听还是不听?

听,要是出了问题咋办。

不听,那就是违背太子教令。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可现在君就在你旁边。

你不听,太子教令直接将你革职,夺走兵权,那也啥办法都没有。

其他将军还好说,毕竟麾下部将都是自己人,顶多是抗令不遵。

等班师回朝,再请陛下做主,大概是没问题的。

可偏偏是他李道宗。

作为宗室将领,遵循皇权比打胜仗还要来得更加重要。

太子教令对他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然而李世民为了更好的保护太子,让太子跟他行军,这就很无奈了。

想到这里,李道宗不由看向张亮的眼神中有几分羡慕。

魏王跟太子不一样。

一来魏王的军事能力摆在那里,不会干扰到张亮。

二来魏王也没办法去命令张亮。

李承乾此时,似乎感受到了李道宗的情绪,于是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

李道宗心中郁闷,我能放心吗。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