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府对县城,也并不是进行垂直管理。
文官为文官,武官为武官,法官为法官。自下而上的三套体系。
跟之前县令可以直接任命县尉不同,州府增设都察院,为县尉的直接上司。
都察院的上边,则对应刑部。
另州府增设司刑寺,为县丞的直接上司,对应最高为大理寺。
三套不同体系的官员,理论上来说不会相互流动,只在各自的体系内升迁。
总体来说,县令的官职要比县尉跟县丞大半品,但没有权力直接任命或革职,即便有所渎职,也是由都察院,司刑寺来进行处理跟安排。
把大概的框架定下来,接下来的章程,就是重新任命的事情了。
只是暂且来说,还是比较粗糙的。
毕竟大唐的学子,也没有对口专业的说法。
这都是后面慢慢发展的事情了。
散朝后。
李象不由问道:“父亲这是把朝廷六部,都搬到地方上来吗。”
李象都能看得清楚,其他人自然都能猜到太子的意图。
新的政治改革,根子还是在如今大唐的三省六部制上。
李承乾微微颔首,目光透着几分沉思之色,缓声道:“象儿,你能瞧出这与六部的关联,倒也聪慧。如今大唐地方治理,弊病渐显,县一级诸事繁杂,却权责不清,州府监管亦是笼统。六部之制运转于中枢,成效斐然,可地方若想长治久安,照搬不行,化用却是良策。”
李象小步跟上李承乾的步伐,歪着头又问:“父亲,只是这一改,牵涉甚广,官员们能顺遂接纳吗?儿听闻,官场最忌变动,稍有不慎,便会怨声载道。”
李承乾嘴角浮起一丝淡笑,拍了拍李象的肩膀:“变动之初,抵触在所难免。但为父并非鲁莽行事,辽东之地,地广人稀,又新归王化不久,正是试行新规的好所在。”
“若在此处能磨合顺畅,往后推广,阻力也会小些。况且,如今大唐国力蒸蒸日上,也经得起这一番尝试,总不能因噎废食。”
李象若有所思,片刻后道:“父亲所言极是,只是这新设诸多司署,人才从何而来?儿担心仓促拼凑,反倒误事。”
“人才一事,确是难题,却也不是无解。”李承乾停下脚步,望着宫墙之外的市井烟火,“当下大唐崇文之风日盛,各地书院林立,有学识的后生不少。”
“咱们先从选拔一批,加以培训,令其熟悉新规。再者,朝堂之上,也有不少年轻臣子,心怀壮志,渴望有一番作为,辽东历练。时日一长,人才自会源源不断。”
李象眼睛一亮:“原来父亲早有绸缪。只是,父亲,这文官、武官、法官体系互不干涉,虽说能防专权,可万一遇事推诿,又当如何?”
李承乾轻轻皱眉,这一点他也思索过:“所以才设监察司,专职督查。一旦有事推诿,监察司便可彻查,论责惩处。不仅如此,孤还打算制定详细的政务章程,明确各部门诸事办理的时限、流程,让他们有规可循,推诿也没了借口。”
李象钦佩不已,拱手道:“父亲思虑周全,孩儿受教了。”
说完,略微迟疑道:“只是这般大刀阔斧,祖父能应允吗?”
这话就比较牵扯大了,也只有李象敢问。
其他大臣,李德謇也好,李道宗也罢,在这个问题上,都是十分忌讳的。
从小的方面来说,李承乾改革制度,是对高丽新罗地方因地制宜。
但从大的方面来说,无异于在大唐朝廷之外,另外设立新的朝廷。
要知道陛下可还活得好好的,太子就开始搞新政了。
李承乾仰头望天,长舒一口气:“此事,为父自会向父皇禀明利弊。父皇雄才大略,只要能让大唐地方吏治清明,百姓富足,想必会支持的。况且,改革哪有不担风险的?为父身为太子,自当为大唐的长远谋福祉,有些风浪,也得迎头而上。”
李象听明白了,父亲这是根本没打算去跟祖父商议,先斩后奏。
祖父那边同意不同意,父亲都会继续干下去。
这样一来,使得李象心中不免有几分担忧。
他其实是不想看到父亲跟祖父的矛盾闹得太大。
总归是一家人,更何况他也是皇长孙。
当然,在立场这块,他肯定是要站在父亲这边。
魏王夺嫡,按照传统的继承制度来说,应该是他这个皇长孙上,可就大唐眼下这情况,父亲倒下去,他也就跟着倒下去了。
祖父更爱四叔,而非是他这个皇长孙。
神武宫外。
李道宗随着李德謇一同走向公廨。
今天太子交代的东西有点多,他们这边也需要加班加点,把详细的章程都写下来。
太子定了框架,然而细节的制定和执行,可都是他们来做。
这毫无疑问是一项不小的事务。
比如每个官员的选拔名单,还有各个地方,建立三个衙门的选址,对于太子新政的推广,官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作,都是他们来统筹安排。
“李公子。”
李道宗走到公廨大院前,突然喊了一声。
李德謇也停下了脚步,看向李道宗。
不需要多说,李德謇其实很清楚,李道宗要跟他聊什么。
“郡王,这是太子的吩咐,你我只能听从。”
李道宗问道:“卫国公会如何作想?”
听到李道宗说起父亲李靖,李德謇略微沉默。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现在已经站在了父亲的对立面。
“父亲会体谅我的。”
说完,李德謇不欲多说,径直离开。
李道宗在原地站了很久,最后长长的叹息一声,往公廨里走去。
不管是怎么去想,对于现在的李道宗来说,也只能是按照太子的吩咐行事。
不过在处理政务之前,李道宗开始写密信。
没错。
自从太子放开对他的监管之后,李道宗就经常会把太子这边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写信告诉远在长安的陛下。
李道宗是李世民最忠诚的小弟,几十年的感情,不是太子这边短短几乎话就能改变的。
只不过李道宗这才提笔写了一段话,就停下来了。
看了看自己信中的内容微微皱眉。
这番话下去,似乎感觉是在告诉陛下,太子立新政,好似有跟大唐分庭抗礼之嫌。
把纸张揉碎,想了好一阵后,李道宗这才重新开始写。
斟酌用词,尽量避免陛下那边可能会产生的误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