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着李治的背影,微微摇头。
心中下意识的将太子跟李治进行对比。人啊,就怕比。
一比起来,差距就太大了。
太子都在辽东实行新政了,可稚奴这边,却连新政的利弊都看不明白。
青雀那边,大概也是如此吧。
比来比去,最好的继承人人选,还是太子。
只是太子太过优秀,优秀到他这个老子都有些驾驭不住。
——
按照惯例,李治自然不会直接出宫。
而是来到了他跟武曌越好的地方。
并非是同一个地方。
每次进宫,李治都会早跟媚娘那边的婢女春雪传信。
新的地点,一般都是媚娘来定,毕竟媚娘长期在宫中,更为熟悉情况。
而春雪在这个时候,都会静静等待李治出来,然后领路前往。
某个宫殿里。
武曌已经等候多时。
得到消息的时候,她就会在此提前等候,在李治到来时候,就在香炉里插上一炷香。
时隔多日不见,李治再见到媚娘,心中不免有些激动。
情不自禁的拉住媚娘的手。
人嘛,终归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武曌也没有甩开,四手紧握。
片刻温存,李治这才说起今日的事情来。
便也把文书拿给武曌看。
武曌快速看完,心中惊叹,问道:“陛下是说,让你把见解,于明日朝廷上讲出来?”
李治有些郁闷的点头道:“是啊,不知父皇为何要这般做。”
“往前这些事,也不会落在我头上。”
“大兄在辽东的新政,这叫我如何提出见解嘛,说好也不是,说坏也不是,真是让我好生为难。”
“前些日子,四哥找我吃酒,就特意嘱咐于我,关于夺嫡之事,不得与他为难。”
“若是我为太子叫好,消息传到四哥那边,定然是觉得我在帮着大兄。”
“可父皇这意思,似又有支持大兄之意。”
“媚娘可有什么两全之策?”
李治对于太子新政,是提不出什么见解,但他知道,魏王那边肯定会有想法。
如今夺嫡之争,最难的就是怎么脱开身。
不被魏王牵扯进去。
往前长安城里,魏王跟太子斗,顾不上他。
现在太子不在长安,就很容易被盯着了。
武曌仔细的想了想,说道:“不管你如何去说,只要在朝廷上说起此事,则必然会让魏王觉得,你有支持太子的想法。”
“既是这样,不若是你现在就前往魏王府,把陛下的交代,一五一十的告诉魏王。”
“如此魏王的疑虑就能彻底打消,况且魏王也不可能说,让你违背陛下的命令。”
武曌的想法,顿时让李治眼前一亮。
忍不住抱住武曌欢喜道:“媚娘,你可真是我的女诸葛。”
一炷香后。
李治连忙匆匆前往魏王府。
魏王府中。
热气冲天。
只是到门口,都能感觉到比周边都要暖和些。
李泰一直受到李世民的宠爱。
在这次东征回来后,私库丰盈的李世民,对李泰进行了大笔赏赐。
虽说李泰因为五姓七望的支持,并不缺少钱财,但父皇的赏赐,更多的是代表态度。
除了钱财等基本赏赐外,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煤炭。
站在李世民的角度看,煤炭这东西,几乎没有成本,自然随手就是数千斤的赐给魏王府。
还不是一次两次送,而是隔三差五的送。
上万斤煤炭,这让李泰一个冬天能用完?
延康坊的百姓可就得了好处了。
李泰大手一挥,只要是延康坊的百姓,都给送个百八十斤的。
不仅是如此,魏王府各个房子里,都在用煤炭,乃至于为了让园温度适宜,都用了大量煤炭去烧。
李承乾:感情烧老子的钱,是一点都不心疼。
如果早知道会有这样的场景,或许李承乾在水洗煤这块的技术,就不会搞这般好了。
说不定能把魏王给整点什么幺蛾子出来。
当然,实际上烧煤炭容易中毒这个事情,已经是被熟知的。
魏王府大量烧煤,在通风这块,也是有所保障的。
李治来的时候,魏王府正在日奏笙箫。
阵阵悦耳的声乐不断传出。
“晋王,魏王有请。”
听到是晋王过来,管家连忙出来迎接。
魏王跟晋王那点事,是皇子兄弟间,他们这些下人,可不敢有丝毫怠慢。
李治一进大厅,暖意裹挟着丝竹声乐扑面而来,他抬眼便瞧见李泰正慵懒地靠在榻上,手持酒盏,眼神微醺。见李治进来,李泰嘴角勾起一抹似有似无的笑,放下杯子说道:“稚奴,今日怎有空到我这魏王府来,可是有要事?”
李治拱了拱手,脸上挂着几分无奈:“四哥,实不相瞒,今日父皇给了我一难题,我实在没了主意,只能来寻四哥拿拿主意。”
说着,便将父皇交代自己明日在朝廷上讲出对太子辽东新政见解之事,原原本本道出。
李泰听完,微微挑眉,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摆了摆手,让舞女全都退下,屏退左右。
旋即大笑起来:“哈哈,父皇这是考较你呢。”
随即踱步到炭火旁,伸了伸手烘暖,看似漫不经心地说道:“依我看,父皇此举,未必就是真心想听你那些见解,不过是做给旁人看看。”
李治面露难色:“四哥说得在理,只是这事儿不管我怎么说,都怕落了不是,所以才赶忙来知会四哥,还望四哥指点一二。”
李泰拍了拍李治的肩膀,语重心长道:“稚奴,你我兄弟,不必如此见外。依我之见,你明日只管如实说些无关痛痒的皮毛,莫要过分褒贬即可。”
李治心中了然,果然如媚娘所料,当即忙不迭点头:“多谢四哥提点。”
随后,李泰招呼舞女继续歌舞,又拉着李治入座,递上一杯酒:“来,既来了,就陪四哥好好喝几杯,莫要再愁眉苦脸。”
酒过三巡,李治便离开了。
李泰收起眼中迷离,再次让舞女退下。
而后对柴令武问道:“看来,父皇那边,对于太子似有重视之意。”
柴令武沉声道:“若是在大唐,陛下效仿太子新政,这让天下臣民,定然以为太子稳固,于魏王大不利也。”
李泰沉默片刻,而后咬牙道:“若真到了那时候,便休怪本位把太子谋反之事,公之于众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