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佛家法门也颇有可借鉴之处。
“施主请看。”
普泓在书架丛中转了一圈后,手捧着一本薄薄的黄纸册子,递到他眼前。
“此为我天音寺至高无上的传承正法《大梵般若》。”天音千年不曾外泄的传承功法,如今竟堂堂正正的双手奉上,许知秋无法忽视这其中的分量,于是郑重接过。
“不同于道家法门包罗万象,我佛家法门重在固本培元,闭塞全身窍穴,以己身为一世界,独见自性,并于自性中迸发神通……”
非但任由许知秋看,普泓一边还给他介绍着:
“并非老衲夸耀,此法门兼修内外,性命双全,本寺千年来代代先辈创造完善的法术神通,诸如:《苦禅》、《六字大明咒》、《定神通》、《般若心圈》等神通,皆衍生于此经卷中。”
许知秋简单翻了几页,便合上册子。
笑对老僧:
“看来,许某少不得要在贵寺叨扰几日了。”
普泓法相师徒二人齐齐合十躬身:
“阿弥陀佛,求之不得。”
接下来,许知秋在须弥山暂住了下来,日日晨钟暮鼓相伴。
一边听着早晚和尚的诵经,一边参悟经卷。
这中间,普泓普方等人还时常来看望他,为他指点经中疑难。
许知秋毕竟于佛法上是个门外汉,少不得他们的帮助。
一连几日钻研下来,只觉得这法门甚为精深玄妙。
但他进境奇快,慢慢的已将其中关窍一一贯通。
待得首尾全通后,已能“跳出庐山外,俯瞰山峦小了”。
但渐渐的,他却又有些失望,因其并没有太多带给他启示的地方。
《大梵般若》虽然精深,但似乎也有局限,许多本可入微探索的地方却偏不深入,总觉得力有未竞。
他又翻看了许多历代高僧的修行注释,仍收获寥寥。
或许是创功之人的境界局限吧,以致于后人在樊笼之内再怎么颠倒琢磨,也很难超脱前人框架。
到了第五日,他便主动提出告辞。
普泓看出他没什么实在收获,自觉没帮上他的忙,很是歉疚。
于是提出,要领他去一个地方。
“无字玉璧?”
听闻这个名称,许知秋很快想起了一个传说。
“可不是江湖传闻中,贵寺至高无上的圣地么?”
“施主所言不错。”
普泓点头,将其来历缓缓道来:
“千年前,本寺创派祖师尚为一介行脚僧人。
其云游四海,一日不知何故,误闯须弥山重峦叠嶂之间,迷失路径,难以脱身。
祖师于山林间徘徊,许是天赐佛缘,竟得见一面光滑如玉之石壁。彼时祖师饥渴交加,困倦至极,遂于玉壁下休憩。
可竟不知缘何,于无心之际渐入了第八步禅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此定境福报极深,仅差一步即可达佛门大圆满之境。
但可惜天意至此,再无更进。
便于此八境禅定中,祖师顿悟佛理,参悟出本寺世代相传的无上真法《大梵般若》,由此奠定了我天音寺今日基业。”
传说如此玄奇,许知秋好不容易来一趟,自然不愿错过。
于是普泓特意叫上普方普德等几个老僧、徒儿法相,以及学有所成之弟子或长老,共计四五十人。
一大帮人和许知秋一同往后山走去。
越过了天音别院,众人继续顺着山路走了小半个时辰。
期间在须弥山的曲折山谷间蜿蜒前行,不知不觉已将天音寺的建筑群远远抛在身后,再也看不见了。
一路所见奇石突兀,岩上树下,皆是薄雾渺渺。
耳畔多有鸟声猿啼,瀑布水声,可非但不显得喧闹,反而带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自洽。
仿佛这里处处罩着一层祥光瑞霭的滤镜,带给人心胸中一阵安宁舒适。
传说中灵山圣境,想来便是这种感觉吧?
又走了大约一刻钟,普泓站下了。
往前看去,依旧是山路蜿蜒,左边是茂密的针树林,右边则生着密密丛丛杂草荆棘。
越过荆棘,五丈开外便是一处断崖。
许跟着普泓众人来到那断崖边。
往下一瞅,崖下雾气弥漫,如波涛翻滚,什么都看不清。
普泓却道:
“这崖下面就是了。”
许知秋举目一扫,观力提升,视线透过层层雾霭,窥见了下方真容,乃是一片老大的平台。
于是众人一跃而下,
随着下落,雾气很快稀释一空。
脚下景色清晰了起来,四周稀疏的点缀着几棵老松,无甚稀奇。
尤为醒目的是前方一座光滑的平台,三丈方圆,高约六尺,恰是打坐禅定的好地方。
“施主,你站到那上面,便能看到无字玉璧了。”
普泓邀请许知秋上去,许当然没有推辞,抬腿就上了。
而后,这数十位天音僧人就在下面各寻座位,盘膝席地。
看得许知秋正疑惑,普泓笑着解释道:
“祖师当年曾有言,他能顿悟佛理,全赖那玉璧造化之功。他自问并非慧根深种之人,能赖玉璧垂青,应是有缘。”
“此后千年,我天音寺代代高僧也曾来此玉璧前参悟佛法,却无一人再得眷顾。”
“许门长之资质修为,可谓当世无二,该能被那玉璧认可,甚至参透其中奥秘。”
“若真如此,也是我等从旁见证之人无上的福报。”
“呵呵。”许知秋闻言摇头失笑,调侃起来,“大师你倒会持家。”
随后,许知秋坐到那石台之上。
还未等运起观力一窥究竟,忽地听头顶上方浓雾中传出一声锐啸。
紧接着一束耀眼辉光穿透雾霭,竟把浓雾生扯开一道口子,正打在许身上。
许不为所动,接着山谷中泛起呲呲怪声,好似上方浓雾被高温煮沸一般。
而头顶那束光辉越来越多,越来越璀璨,不多时完全驱散浓雾,照的山谷如同曝光一般刺眼。
曝光持续了十数秒,才缓缓暗淡下来。
许知秋再看前方,
却是一片绝壁如镜,笔直垂下,高七丈,宽逾四丈。
崖壁材质胜似美玉,光滑无比,反射物象之清晰,竟能无比清楚的倒映出天地美景,远近山脉,纤毫毕现。
甚至远超小竹峰的望月台,简直就跟一面超大的高反射率试衣镜一般。
许知秋一抬手,对面的“自己”就跟着一抬手。
他便笑了。
再稍往下瞅一点,还能看见那包括普泓在内的众僧,堪堪露出半截的锃亮光头。
一群光头反光,这镜壁也反光,晃得许知秋直眯眼。(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