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分道扬镳,徐贞苏醒
景侯府上。
昔日驰骋疆场,大权在握,身为元帝朝第一重臣的大司马大将军就这么安静的躺在踏上,躯体逐渐冰冷,血液凝固,缓缓失去了生机。
徐博徐铭等人无比伤心的跪在下面哭泣,响声震天。
而外面则是其余的徐氏族人,甚至还有一些诸如董宪陈年这种亲信大臣,脸色同样悲伤无比。
徐宁对他们有着提携庇护之恩,其实很多大臣都要感谢徐宁,如若没有大将军庇护,他们是断然不可能逃过石显毒手的。
能安然无事,都是有其他人在后面威慑敲打。
徐宁保护这群人也不是单纯的善良,而是他们拥有治国之能,大汉不能依靠宦官运作,能臣干吏必不可少。
为了天下的稳定,只能保下。
“父亲…父亲……您不能死啊!儿离不了您,天下亦是离不开!”
徐铭跪在地上抽泣着,一直以来,父亲都为他保驾护航,为徐氏奋斗终生,无愧是祖父徐南的栽培器重。
当的上一句“国士无双”!其实光是彻底解决匈奴,将西域第一次纳入华夏版图就足够了。
相信到了地底下,见到诸位老祖宗也能看看而谈了,其当年的梦想,超越徐濡也完成了。
这一生其实相当美满,遗憾还是有的,但个人力量毕竟有限,实属正常。
徐博同样哭泣着,在他心里,伯父丝毫不必父亲地位低多少。
当年他被儒法之争牵连,丧失了入朝为官的机会,也是徐宁向宣帝求情,如此才有了登上丞相之位的一天!
徐氏拜相时,年龄皆是清一色的小,平均三十多岁,这放在其他人面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家世的好处相当明显了,学阀的力量可怕至极。
徐铭擦干净泪水,看着手心的家主玉佩,感觉沉甸甸的,犹如千斤重。
这是徐氏子的最高荣誉!也代表一份责任,父亲为了对得起家主之位殚精竭虑,丝毫不敢马虎。
“父亲放心,铭一定会带领家族走的更远!”
如今是两徐第一次蜜月期,为了对抗宣帝的打压,大家齐心协力,爆发了相当可怕的力量。
如今定海神针徐宁去世,则代表两徐将再次独立,这是不可避免,本质上就是激进派保守派的区别。
理念有很大差距,分裂几乎在所难免,当年徐南出走不单单是不服徐晔,最主要的原因是觉得自己的路更加合适!
徐铭就是完美继承了这个思想,这代表两者只能独立发展。
“铭弟,今后一切就只能靠你我二人了。”
徐博吐了一口浊气,心中怅然不已,他知道今后可就的忙活了,自己是丞相几乎做到了头。
根本没有触碰军权的土壤,大将军之位几乎与他无缘了。
而新的大将军,不出意外就是外戚王凤,他是太后王政君之兄,与当年陛下刘骜关系最亲近。
以王凤这个人野心,肯定会与王商许嘉等外戚争权,自家也很难独善其身,伤筋动骨是少不了了。
他发现政治斗争中,想要保全自身只有两个选择,一人凭借强大的势力保持中立,二就是向执政势力屈服。
否则就只能火并了,一旦开始争斗就必然会有损失,而且盛极必衰,势力到一定程度,就必须造反。
你不反就会有人逼你反,执意保持现状的话,也迟早会迎来皇帝的清算。
徐铭握紧玉佩,点了点头:“兄长,我二人联手其实未尝不能与那王凤碰一碰!”
“一旦成功,就能复刻昔日父亲的方式,再次拥有超然地方,这样徐氏就能再兴盛一次,至少昌盛百年。”
“到时,我愿全力帮助兄长!”
他的语气极为简单,看来是打算和王凤磕到底了,当年父亲能权倾朝野,威慑石显,自己未尝不可以。
值得一试。
徐博眉头紧锁,脸色有些难看,显然是极其不认同的。
片刻后,他才幽幽答道:“铭弟,情况可不一样了,当年父亲也没有与谁党争,只是扶持石显抗衡儒臣,自己则在后方调解,仅此而已。”
“我们现在不可同日而语,王凤势大,虎视眈眈,最好的选择就是韬光养晦!等待机会!”
“当年父亲面对强势的霍光王嗣也没有直接起正面冲突,而是到边疆发展,扩展影响力,我们也可以效仿,以图机会!”
徐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自己若是认怂,王凤这个人也断不会赶尽杀绝,太学嫡系这个身份就是免死金牌!
作为纯正的儒生,王家对名声看的极其重要,几乎每个月都会定期去祭拜太师徐贞以及圣师徐恭、徐胄等人,他这么做了自己也不会好过。
而且徐宁时期与现在还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皇帝的态度。
宣帝有意让徐氏制衡王嗣为代表的儒臣,甚至还封了大将军之位,元帝对其也十分器重。
完全不一样。
刘骜对如今的徐博徐铭是持打压态度的,他更愿意相信外戚,用外戚制衡外戚。
这么多年了,徐氏始终保持着臣子身份,没有做外戚。
“不可,坐以待毙,死路一条!”徐铭直接站了起来。
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执,一个保守一个激进,谁也不让,多亏这里没有人,要不然闹出笑话,成为他人桌上谈资是少不了了。
“够了,伯父尸骨未寒,我们就在他们遗体面前争吵,太不合适。”
徐博打断了这场争吵,徐铭瞥了一眼父亲,很是愧疚,拂了拂衣袖就离开了。
轮回还在继续,徐晔徐南、徐晔徐南……注定不欢而散。
徐铭走了出去,左将军董宪就径直迎了上来,
“徐大夫节哀吧。”
他还在气头上,但也不能撒在同僚的身上,强行挤出了一抹笑容,说道:“放心吧,我还没有那么脆弱。”
“父亲也不希望看到那一幕。”
董宪也察觉到了那丝异样,只当是伤心过度,没有往兄弟俩的争吵上联系。
拍了拍肩膀:“一切都不会出问题的,宣帝一朝只是意外,不会再出现。”
情况真的太像了,挑大梁的徐宁去世,新君继位,态度暧昧,再出一场儒法之争也不是不可能。董宪也很心慌,因为他什么都帮不到,波及到他自己不太可能,匈奴人死灰复燃,屡屡扣关,边陲离不开他。
皇帝只要有点脑子,都不会对这种镇守一方的大将动杀手,昔日徐宁就是靠督边疆军事躲避纷争的。
也同样的,他无法插手政事,只能窝在并州幽州那一代。
如果有人被贬到边疆的话,他还是可以照顾照顾的,也报答一下知遇之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