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9.第108章 一日五侯,王氏专政  从西汉勋贵开始建立千年世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8章 一日五侯,王氏专政

徐旻沉吟片刻,随后点了点头:“儿明白,稍后就启程前往清河任职。”

“去吧,记住了,如果真的失败就老实一点,事情还远没有结束,我们与那王氏不同,我们有底蕴,只要在清河的势力没丢,就依然能东山再起!”

徐铭虽然已经下定决心,但还是想要为自己留下一条退路,毕竟世人徐氏上百年的心血,绝不能就这么葬送在自己身上。

河南主脉在朝中的影响力依然是巨大的,只要徐博还是三公一天,他们就依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目前,大汉唯一能称为世家的其实只有徐家,无论朝堂地方都拥有几乎垄断的势力!

清河的豪强势力都或多或少和他们有瓜葛,两徐一直以来都是豪强势力的领袖,资源影响力都无比可怕,就算是退出长安,在地方也依然拥有不小的力量。

所以只要退往清河,这些家伙就不敢杀绝,河南那边就更强大了,景侯这个爵位的代表性意义跟关键。

武帝昔日曾降下圣旨,景侯爵封地永不削减,永不撤销,后世子孙鲜有违背。

可以说这个爵位已经不算是爵位了,而是一个符号,象征着太学、功臣等诸多势力,一旦动了就会起连锁反应。

朝中一般也是至少保留九卿之位,给徐贞徐恭这些先祖点面子。

底蕴远不是分出的支脉能媲美,这也是徐贞一直简单维护刘氏的愿意,他们已经和大汉深度绑定。

只要大汉不灭,就一直能有一席之地,家族在中央的影响力延续,徐贞那边也就不会判定为失败。

此乃他在前面八世总结出的经验,脱离大汉很难有切实保障,一直匡扶延续汉室就不同了,虽然后面也会灭,但毕竟徐家已经让仁至义尽了。

到时后世君主也会更加信任,徐贞也选了一个相当好的自立时间,那就是蒙古人崛起那段时间,简直就是名正言顺的登基。

还不怕人设崩塌被天下人诟病,简直一举多得。

过了一段时间,皇帝的圣旨果然下来了,命徐旻为清河太守,即刻前往任职。

这次王凤没有阻拦,因为他根本拦不住,清河…甚至说冀州本来就是徐家的天下,他拦着又有什么用?

无法就是让他们更加名正言顺罢了。

顺带一提,冀州刺史也姓徐,是徐南的幼子,太守郡丞县令这些父母官也大多是徐家门生。

势力无比可怕。

大汉第二豪族可不是吹出来的。

徐旻离京的三日后,徐博的次子也被王凤表为荆州刺史、镇南将军,半月后启程。

这就是在示好了,告诉河南徐他不想死磕。

这些好处徐博也没拒绝,照单全收,那边徐铭也在不断抗衡着王家势力,两家各忙各的,互不干扰。

河平三年,冯野王被诬陷贪污,移交尚书台处理,一时间天下震动,这位德高望重的外戚突然下狱,原因是什么不言而喻了。

看来王家还在行动。

如今王氏外戚势力已经强到可怕,河平二年,刘骜封王凤的几个弟弟为侯,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天下皆叹,也就是著名的一日五侯。

此次事件之后,外戚的势力大涨,王氏专政的局面马上就形成了。

虽然说这五侯之间并不团结,其从属和门客相互攻伐,但却以大哥王凤马首是瞻,依然无法制衡王家膨胀的权力。

反观徐铭这边就相当不顺利,他的御史大夫已经丢了,被刘骜千为前将军,实权所剩无几。

家族的势力也逐渐向地方和边疆集中,明眼人都知道,徐家落败,王氏专权几乎是定局了。

谁来都没用,除非高祖附体,要不然根本压制不住。

根据冯野王受贿一案,朝廷召开了朝会讨论,毕竟是一位当朝的九卿,德高望重的昭仪之兄,昔日元帝的宠臣。

“陛下臣以为受贿一事,乃是赤裸裸的污蔑!冯野王的才德天下有目共睹,怎么可能会做此等不耻之事?”

“何况此案也太过蹊跷了,难不成大将军一句话就能处死一位九卿?倘若真的如此,那么天下究竟姓什么,是姓王,还是姓刘?”

前将军徐铭的态度当然十分果决,那就是和王氏硬刚到底,更何况这本来就是污蔑。

在大汉,其实官员都没必要贪污的,他们自己的土地已经足够挥霍的了。

特别是河南徐氏那边,富可敌国,累钱亿万,拥有的财富最为惊人,当年石显敛财几十年,都没积累到如此地步。

刘骜沉默,现在局势已经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了,真以为他愿意搞出一日五侯这种情况吗?逼不得已罢了。

王凤权力太大,甚至能裹挟他做出决定。

“陈将军此言差矣,尚书已经将弹劾的证据全部准备好了,证据确凿,由不得不信,就算是圣人都可能一时鬼迷心窍,更何况是他呢。”

“若是不处理,将我大汉的颜面置于何处?将陛下的颜面置于何处?”

王凤义正言辞道,好像自己是什么忠臣一般。

这确实是他一手策划的,目标即为彻底孤立徐铭,等只剩下他一人时,再出手。

搞徐家人不能像搞其他人一样,陷害没有用,太学无数大儒大贤等着辨经,在这种波涛汹涌的舆论面前,即使是权倾朝野的大司马大将军都不能无视。

最好的办法就是逐渐边缘化,让他自己辞官,如此才能够将影响降到最低,儒家可是很在意这种东西的。

“呵呵呵…”徐铭冷笑一声,淡然道:“我之祖先,圣师徐恭有言,凡公卿、贵胄犯罪,若非叛国谋逆皆不能草率定罪。”

“如此这就是不合适的。”

王凤眉头紧锁,沉声道:“圣师何时说过这种话?还请前将军莫要信口雌黄,这可不得乱编胡造!”

他早就将圣师的经典全部倒背如流了,从没有见到过这句话,圣师不可能说指代性如此高的句子。

当真是厚颜无耻,连这种话都编的出来!

“我家字有祖训,怎么难道老祖宗为后代留下一个告诫都不行了?”

徐铭用出了最无赖的办法,毕竟徐恭生前说了什么话谁能记清楚?反倒是自己后代的谈论才更加可信。

这种说法太学是认的,之前徐晔就曾用过这个办法规劝康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