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徐诗云
这一次王莽本来认为可以改变这个国家,从此以后正式拜托贫富分类不均匀的核心问题,再以勋爵制为核心,激发百姓的进取心。
以实现自己多年来的夙愿,拯救这个国家!
只可惜,现实和想象终究是两回事,他听取了陈凝拉拢富户和小豪强的忠言。
可这个世界的小豪强并没有那么傻,任由朝廷摆布,他们也清楚唇亡齿寒的道理,大豪强一旦被解决,那就轮到自己了!
朝廷的态度相当坚决,一定要将王田制彻底推行下去,将全部的土地全都集中到朝廷手上。
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他们绝对不会让步!如何完全没有办法,这些豪强势力自然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土地丢了总比连命一起丢了的好。
可并非如此,这是王莽一意孤行!废除多年来的祖制,而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隔壁大汉皇帝刘向从来不乱搞,最多就是威逼豪强们捐款减租。
本来他们也有怨气的,毕竟这是要自己让利!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但若是和何必新朝对比一下……突然发现朝廷挺仁慈的,捐款减租也不是多难以接受的事,最起码土地还在,未来还能赚回来。
只要土地没丢,那就不算事,所以每每朝廷号令,豪强皆是云集响应。
大汉捡了个漏。
在强烈的不平衡心理之下,原本支持王莽的大小豪强、官宦也起了投敌之心,自己心中所谓的圣人好像也没那么好了。
元帝甚至厉帝这种皇帝也不是完全不可取嘛。
豪强起了反意,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普通百姓也没讨到好,因为朝廷确实分种土地,可赋税却极其繁重!
丢了土地的豪强势力伙同贪官污吏,大肆增加苛捐杂税,本来王莽的税不重的,但一到地方就截然不同。
其他的政策同样让百姓们苦不堪言,混乱的币制直接让新朝内部的经济彻底崩溃!货币贬值,无比混乱,加上正直灾年,雪上加霜。
对此,百姓们就将自己的不幸扣到了王莽这位心中的“圣人”头上。
如果他不乱搞,哪里来的这么事?所谓耕者有其田也就是幌子罢了,各种杂税堆积在一起,比之前还要糟糕!
而且你不种还不行,一年到头,累死累活,早出晚归,好不容易种出的粮食只能留下一小部分!
新朝怨声载道,已经达到了一个阈值,只要点点火星,便会呈现燎原之势!
可“罪魁祸首”王莽还趁机在变法成功的喜悦之中,地方官员欺上瞒下,皇帝只能得到长安及周围的情况,还认为变法颇具成效。
主要之前也有如实上奏的,结果王莽根本不信,认为对方是在故意迷惑他,图谋阻拦变法推行,一怒之下,不顾朝臣反对,直接将如实上奏的大臣处死。
这一下,再无人敢说实话,本来就憋着一股气,你还这样卸磨杀驴,谁还愿意卖命?
就这样,财富重新集中到了原本那些豪强高官手中,新朝的百姓受不了繁重的赋税,相当愤怒,但却无可奈何,只能以出逃隔壁大汉为反抗。
而对于这些,边关的将领也如实奏给了皇帝,王莽相当愤怒。
一群刁民,自己明明已经解决了土地问题,赋税也不高,大大削弱了豪强的势力。
结果你们完全不念我的好,还想叛逃?
最终也是直接下令坑杀,但凡有擅自离开大新国境者,斩立决!百姓的不满随之更加强烈。
逃离的脚步也没有因此停下来,有压迫就有反抗!
短时间内,百姓们抱负这位弄巧成拙君主的方法就是出走!因为当年王邑汝阴之战的威慑,还没有人有勇气直接起义武装反抗。
但那也是迟早的事情罢了,当年大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兵威达到了极盛,朝廷握有百万雄兵!
可陈胜吴广依然在秦始皇死后不久,以八百人揭竿而起,星星之火,逐渐燎原,敲响了这个大一统王朝的丧钟。
目前新莽王朝的情况其实也差不多的,民怨在积压着,因为豪强失去了土地,便在其他地方加倍压榨百姓。
虽然大豪族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土地,可这不代表他们在其他地方也没有影响力,再联合上地方官吏,疯狂敛财,欺上瞒下!
且大臣也心照不宣的瞒着皇帝,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人头被挂上城门楼。
失去了民心,豪强也对新莽失望,王莽主要开刀的对象可就是他们!时刻准备喜迎王师,投靠大汉,兴复刘氏江山。
一对比下来,各阶级都发现大汉太他娘好了,虽然也压榨百姓,但不至于连一点活路都不给。
徐家倡导下也在积极赈灾,相比之后新朝完全就是个错误!
………
南阳,宛都。
“陛下今年从汝南、关中逃过来的难民已经达到了十余万人,负责接济的官员表示粮草已经不够。”
“我大汉是否还要继续接受新朝百姓呢?”
皇宫大殿内,大司空向皇帝启奏,因为之前大汉照单全收,大量活不下去的新朝百姓都纷纷逃到了汉朝国内。
即使是王莽下来严防死守也依旧没有用处。
人的求生欲是无限的。
之前每年只有几千人上万人,朝廷还可以承担,河北、荆襄富裕,赈灾后还有盈余,可以供给给逃过来的难民。
可从今年开始,数量激增!达到了十多万,而且还在继续上升,恐怕明年能达到二三十万人。
新莽朝廷已经坐不住了,人口对于一个王朝而言就是最大都财富,一旦失去了人口,那便代表失去了税收来源和战争潜力了,此消彼长之大,新朝就再也不是汉朝的对手
相信肯定会加大力度的,而汉朝廷的态度也至关重要。
减少敌人人口,增加自己人口,肯定是好事,可每年的粮食就那么多,肯定要先保障原本的百姓。
要不然不就是本末倒置了吗。
“嗯…如所言有理,是该好好商量一下了。”主位的刘向也认为有道理。
这是一个削弱新朝的好办法,堪称釜底抽薪,没有了人口,那距离败亡也不远了,现在新莽常备军有将近六十万,如果战时动员,拉出百万大军也不算难。
可这一切的前提是保持巅峰国力,未来五年,新莽最起码会少百万人口,而且大多是青壮年。
没了这一百万劳动力,恐怕根本养不起这么多军队,军事失利也是必然的。
如今这个问题应该是被人强行给压下来了,要不然王莽不可能睡的安稳,早就下来全国戒严,不准任何人擅自离国了。
新莽百姓这么给力,朝廷也不能示弱,必须加大力度接收难民。
可在粮食方面就又犯了难,这些人每天吃掉的粮食都能堆成一座山了!
又不能饿着他们,人饿急眼了什么都干的出来。
“陛下臣以为可以把无主的荒地分给他们开垦,荆南四郡和江东也大多未发展,我们大可以将难民安置到那里!”
有人给了一个切实可靠的建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