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州方面,李扬的攻势越来越迅猛,守军难以应对,为了保存实力,只能让出了相当一部分郡县,权力固守汝南。
汝南乃是天下第二大郡,极其富裕,府库充盈,粮草水源都不缺,即使有南阳方面的袭扰,也是游刃有余。新莽见打不过,便开始了全力防守,就像王寻退至陈留一般,豫州守将也退到了汝南。
用空间换时间!
李扬没有阻拦,而是开始消化掉已经拿到了的土地,安排驻军,征收粮草,补充兵员,在经过一场场大胜后,上到将领,下至士兵皆是士气正旺!
跃跃欲试,企图一雪前耻!毕竟上一次他们便是栽在了汝南上。
现在不是刚刚好吗?刚好将上次的失败赢回来,但这也不容易,王邑主要就是利用了轻敌的因素。
将主力部队诱出城,再趁机伏击。
汉军仓促应对,经历了一场大败。
帅帐。
所有汉军将领意气风发,因为他在战场上立下了非常大的战功!朝廷重启了军功制,也就是说,等到论功行赏时这些都会兑现。
在这个封建时代,军功永远都是跨越阶级的最好方法。
更何况现在天下大乱,地方表面尊奉朝廷,实则军阀割据,垄断财政大权,太守刺史无一不是一方土霸王。
当然,最愉悦的还是主将李扬,这次的成果足够他扬眉吐气了,等拿下了汝南,那他便能官复原职。
也就是当朝左将军、豫州刺史,在大汉都算是一号大人物。
左将军乃重号将军,这种级别的武将,整个朝堂两只手数的过来。
豫州刺史的含金量更是不得了,这可是一州的刺史!而且还是刚刚从新莽手里抢回来的,地方独立性不强,身为持节的刺史,实际可以行使州牧之权!
到时候朝中无人再敢小看他了,手握数万大军,总督一方的封疆大吏,就是徐华这个宰执都需要尽力拉拢。
权力是自下而上的嘛,没有下面那么多将领太守刺史的支持,他这个宰执就是个光杆司令而已。
徐家能够独霸朝堂,主要还是三个地方最大实权派的缘故。
手握十万西北军的徐元,割据河北的徐旻以及执掌荆州的徐忠,都是徐华依靠的对象。
他自己本质上是没几个兵的,对地方控制力有限,南阳那也是徐忠的地盘。
“恭喜主公,今后您便是重回左将军之职了。”
“是啊,有了这份战功,将来在宰执心中的地方肯定也更加重,前途无量啊。”
众人纷纷祝贺,之前徐华的投资,大家都看在眼里。
这也是为什么没有人敢为难的原因。
这次成功展现了自己的价值,在宰执心中的地方必然也会更重一分,之前被徐家看重全力支持的人是谁呢?
当朝的大司空,三公之一,执掌淮南和江东的大人物。
朱春当年也就是个都尉,跟随徐忠剿灭叛乱立下战功,又因为为人圆滑,以及没什么野心,被徐忠青睐。
不就便凭借徐氏势力的提携成为丹阳太守。
此后又亲赴长安,向哀帝刘欣提出了“废史立牧,可得一方安定”的建议,被皇帝所采纳,自己也因此而收益。
担任扬州牧,封疆大吏!变成了朝中人人都想拉拢的香饽饽。
而朱春本人也十分懂事,知道自己能爬到这个位置是靠谁,并没有就这么转向他方,继续做徐忠的马前卒,因此州牧的位置也愈发稳固。
后来,徐元在南阳起兵,他积极响应,不久顺理成章的坐上了大司空,三公之一的宝座,完成了华丽变身。
这个例子可就在眼前!
李扬心中十分受用,但嘴上还是说道:“这没什么,都是为朝廷效力,只要是我大汉的忠臣,都能得到宰执青睐!”
当然这就是漂亮话而已,徐华这么多年,亲自出面力保的人也就他一个而已。
甚至李扬自己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宰执对自己这么重视。
确实是大汉年轻一辈的佼佼者,但也仅此而已了。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攻略汝南,大将军给的时间是两个月,但我觉得两个月太慢。”
片刻后,李扬收起了笑意,表情变得严肃,说起了正事。
什么官复原职,徐华看重,那都是后话了,先决条件就是先攻略豫州,为前线大军扫平最后的波折,这个不完成,其他什么都别想。
若是被拖住脚步,别说一雪前耻了,恐怕宛城的宰执都要就此失望。
因此这一战便是重中之重!
“末将尽力而为。”大家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汝南的城池坚固,王邑在攻占那里后,刻意修筑过,想必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
大军损兵折将,也才堪堪造成了很微弱的成果。
想要短时间内,伤亡小的破城很是艰难,至少现在还没有头绪。
李扬扫了一眼,将目光投向了自己最看好的晚辈,刘秀身上,发现对方目光平静,没什么积极性。
他基本上就想明白了,谁都不想让自己手下士兵白白填上去。
必须要拿出点足够的激励了。
“这汝南郡非常重要,是豫州唯一还未被插上汉军气质的郡,同时也是我失败的地方。”
“这样吧,谁能率先领兵攻进汝阴,我就举荐他为汝南太守!”
此话一出,众人的呼吸明显急促了。
就连波澜不惊的刘秀都明显产生了意动,这拿出的筹码就太大了,很难不心动。
汝南是天下第二大郡!也是豫州的治所,拿下了这个官职那毫无疑问的是李扬之下的第二人!也是妥妥的封疆大吏。
不得不说,很能拿捏人心。
见起到足够的效果,李扬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我说到做到。”
“谁先领兵打进汝阴,我就像朝廷写奏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