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的这个决定,千百年来,屡屡遭人诟病,大多数人认为,他应该采纳张郃的建议,全力救援乌巢,不该听信郭图的主张,去进攻官渡,以至于全面溃败!但是,若细细分析一下,您就会发现,其实袁绍的选择,并没有错!
乌巢距离官渡前线百里之遥,那时候又没有电话电报,消息传来之时,曹军已经得逞,再派兵去救援,肯定来不及了!
所以,就算袁绍听取张郃建议,全力救援乌巢,等赶到那里,曹操很大可能早已全身而退,大部分粮草亦付之一炬,只剩灰烬,如此救援,有何意义?
因此,还不如按照郭图所言,暂弃乌巢于不顾,集中力量进攻官渡,倒不是为了什么围魏救赵,解乌巢之危,而是趁官渡大营空虚,一举端了曹操的老窝!
袁绍用脚()
趾头想也知道,曹军偷袭乌巢,必定派出不少精锐,那么官渡大营势必空虚,就算不空虚,也比以往少了很多驻军,更容易攻克!
况且,袁军一旦拿下官渡,偷袭乌巢的曹军,亦将退无可退,深陷绝境,或许袁军还有机会将其围剿歼灭,则官渡之战,必以袁绍的胜利而告终,说不定还能一举擒杀曹操,彻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要知道,官渡之战时,袁曹双方的兵力对比悬殊,为十一万人对两万人,显而易见,袁绍用兵要比曹操宽绰得多,也更加游刃有余!因此,袁绍在派人去救乌巢的同时,也有足够的兵力进攻官渡,两头兼顾,一点问题也没有!
不过,既然袁绍已经知道救援乌巢没有意义,来不及了,干嘛还要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去救援?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要是能把所有兵力集中用于攻打官渡,是不是可能效果更好?
非也!攻打官渡大营,是一场攻坚战,骑兵派不上什么用场,只能是张郃和高览率领的步兵上,留着也没有什么用,还不如派他们去救乌巢,这么做,有三点好处!
其一,乌巢遭袭,粮草被焚,袁绍身为统帅,不能完全置之不理,就算已经来不及了,也得派人善后吧?营救或收编一些溃兵,抢救一些尚未烧尽的粮草,也算有点实际意义!
其二,据情报称,偷袭乌巢的曹军,是精锐骑兵,袁绍也派出骑兵前往乌巢,是想着万一能遇到撤退的曹军时,正好可以截杀或追击他们!
其三,袁绍身为主公,也得一碗水端平,不能太过偏心,如果他只采纳郭图的建议,却否定了张郃的主张,也怕张郃心里不痛快,这才搞了个折中之策,左右平衡,算是一种政治手腕吧!
总之,袁绍的选择,可谓一举多得,只要能够成功,官渡之战最后的胜利者,或许就是他了!可让袁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张郃和高览居然临阵投降,致使袁军陷入了全局的被动,无奈之下,他只能率领残军,逃回了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