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蔡瑁带着水军主动出迎,高顺还是微微感觉到几分意外。
他也知道,关羽这几年在徐、扬练兵,打造的水军战力还是不错的。
水军是技术兵种,关键还是看士兵的素质、装备的水平、以及技战术和装备的磨合。
相比之下,将领的将才和士兵的士气,就没有陆军那么重要了。
所以,哪怕高顺自己缺乏水战将才,面对蔡瑁的来袭,他只要稳扎稳打,不出奇招昏招,基本上也出不了事。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自知之明,面对来犯之敌,高顺立刻下达了一条求稳的命令:
“各船结阵,以弓弩、燕尾炬拒敌!投石机准备碎石弹!”
高顺的船队很快依令运作起来,靠着这些基本装备拒敌。
这次出战,他们还真没做好大规模高烈度水战的充分准备。因为船队要以运兵任务为主,要节省载重,随军携带的鱼膏火油罐就少了很多。
这并不是高顺或关羽轻敌,而是没办法的,执行运兵任务时,如果引火物装多了,不光浪费载重,还容易制造危险。
鱼膏这种廉价脂肪,终究是一柄双刃剑。如果自己的战船被敌人的火把/火箭击中了,恰好引燃了拿出来备用的火罐,那问题就严重了。
当你船上运了大量士兵时,为了士兵的安全,也只能以削弱水战火力为代价。
不过,就算不能火攻削弱敌人,光靠常规武器,高顺也不是不能打。
随着两军船队相接,双方的弓弩很快进入了互相密集攒射的状态。
破空的箭雨密如飞蝗,很快把双方的艨艟斗舰船舷都射得如同刺猬,白茫茫的箭羽随风摆动,如深秋枯败的芦苇荡子。
高顺麾下的部将们,也一个个随机应变,把少量的鱼膏罐扛到船舱里,让弓箭手们以箭矢略缠破麻布,然后浸入鱼膏蘸一下,再伸进一旁红热的炭盆里搅一搅,最后才飞快射出。
这种临时制造的火箭,极大地提升了高顺部的对舰火力密度。
原本一罐鱼膏直接丢出去,也就听一声大响,能引起敌船火灾那是最好,无法引燃也没办法。
火箭这种东西,如今虽然已不稀罕了,但能够短时间内,让大部分箭矢都变为火箭使用,这种积量变到质变的堆叠,还是非常效果拔群的。
双方的战船,都是艨艟斗舰为主,严密厚实的板壁,狭小的射击孔,让双方都很难穿过层层掩体射杀对方的弓弩手。
高顺一方加大了火箭的使用比例后,蔡瑁的船队立刻处处冒起了微小的火头。
虽然这些火很难蔓延开来,但也让蔡瑁的士兵手忙脚乱。
尤其船舷外壁被火箭扎中出现火苗,士兵就得爬上舱顶、担水泼灭。
这些冒头救火的士兵,就无法得到船舱板壁的保护。高顺的部曲适时调整战术,用高抛弹道的箭雨覆盖射击,把一批批上舱顶救火的蔡瑁士兵射得惨嗥连连。
船舱内的袍泽,也被这种惨烈的动静打击得士气动摇。
更要命的是,当双方交战距离逼近到五十步以内,而又不能直接接舷打白刃战,这时候高顺战船上投石机所撒出的碎石雨,对蔡瑁水军的杀伤效果,可就非常拔群了。
弩箭或许无法射穿艨艟斗舰的上层舱板,但是拳头大的石头丢过去,砸得木板直接崩裂、木屑飞溅都是很正常的。
蔡瑁的水军装备的投石机较少,也没特地准备大量的碎石弹,在这种交战中自然颇为吃亏。
……
接战之初,便被高顺这种北方旱鸭子在水战中摆了一道,蔡瑁当然是气急败坏,忍不住厉声大喝指挥:
“高顺匹夫,焉敢如此!左右加速冲上去,与敌军接舷跳帮!发挥我们的楼船高大之利,居高临下刺杀俯射敌船!”
其麾下的原荆州水军,自然也不敢怠慢,立刻不情不愿地执行了蔡瑁的命令。
蔡瑁已经看出来了,荆州军这些年武备不修,虽然士兵的水战素质依然强于北方军队,但是在水战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方面,已经太落后了。
没办法,刘表不是曹操。
曹操这些年一心想着先灭袁绍、后平刘备,他的军队建设都是非常高强度的,也能在这种高对抗性的环境中,一刻不敢停歇。
所以哪怕刘备军那边有诸葛兄弟偶尔冷不丁给刘备开新的技术性外挂,提升生产力和武器装备科技。
曹操这边纵然不能立刻复制,但至少也能做到“吃过一次亏后,就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弥补短板、缩小差距”。
而刘表这些年就比较躺平了,一方面是他野心不够大,也知道自己没希望争霸了。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表活着的时候、实控的地盘只有那么五个郡。他的实力和地盘人口规模,注定了刘表没能力参加曹刘的军备科技竞赛。
就好比后世21世纪,也就中米这样的超级大国,能搞军事科研竞赛、保障完整的工业科技体系。其他中等小国,GDP经济体量比超级大国起码低一位数,怎么可能参加这种争霸?
而蔡瑁的水军,看似规模还算庞大,也常年操练,但终究说到底只是刘表的底子养出来的,在装备技术水平上,比天下两强终究差了一截。
对于这种差距,平时蔡瑁并没有充分的重视和直观的认识,直到今天才切身感受到了。
他终于意识到,这样持续游斗对射肯定是吃亏的。自己的倚仗,不过是数量更多的传统楼船,所以一定要贴上去。
蔡瑁的船队,便仗着上游顺流之利,对着高顺直接猛冲过去,中军直进,不管不顾。
蔡瑁刚刚改变战术时,高顺倒也确实猝不及防,没来得及变招。
很快有几艘斗舰被蔡瑁的楼船撞中,哪怕斗舰也足够庞大,能运载三五百名士卒,但也被更大的楼船撞得摇摇欲坠。
哪怕是迎头对冲不至于侧翻,至少也是船头撞烂夯在了一起。随后就是楼船上蔡瑁部曲居高临下的俯射和跳帮冲杀。
水战环境下,双方为了避免坠江后直接沉底,大多不会装备铁甲,几乎清一色的皮甲。所以刘备军铁甲率更高的优势,在这种场合也不存在了。
双方的肉搏厮杀非常公平,居高临下的一方也能赢得应有的优势。
蔡瑁一击得手,也算是挽回了一点“荆州水军名将”的面子,证明了荆州人比北方将领,终究是有点水战指挥素质优势的。
随着最初几艘斗舰被撞伤、接舷,也带来了高顺部足足一两千人的损失,着实让蔡瑁得意了一把——当然,这一两千人的损失,倒也不全是战死或者被俘。
更多是战船被击毁后不得不跳入汉水躲避,随波逐流。只要后续高顺能控制战场,打捞回来,很多士卒都还有救。
即使没法打捞,汉水的宽度不过三四百丈,这可比长江狭窄得多了。
哪怕在江心落水,最多往岸边游两百丈远就能安全上岸。徐州和扬州出身的士兵,这点程度的游泳能力多半还是有的。
另一边的高顺,在蒙受了这一波因为敌人变招而带来的突如其来损失后,倒也很快反应了过来。
高顺也不敢托大,立刻虚心请教了身边的扬州籍部将,火线商讨应对之法。然后他就拿出了一条见招拆招的临时对策:
“各船散开!掉头顺流而下不要跟蔡瑁缠斗!我们的船速度有优势,就用火箭消耗蔡瑁!”
对于这个命令,也有个别部将发现了问题,连忙提醒:“将军!那关都尉那边的‘登陆部队’怎么办?我们一撤,还怎么保护鱼梁洲西侧的登陆水道?”
高顺想也没想:“不急!打旗号让坦之也暂时退却,不用急着抢滩!拖到天黑再随机应变!”
打仗哪有完全按照计划进行下去的,高顺如今的作战计划,也是战前就跟关羽汇报过的,便是关羽也没觉得有问题。
大家也是觉得,经过鹿门山大胜的先声夺人,蔡瑁应该会怂,不敢出水寨在汉江上迎击。
但既然蔡瑁因为看不起北方将领的水战实力出击了,高顺也只能见招拆招应对。至于因此导致登陆被拖延推迟,也没什么好惋惜的。
随着高顺以旗号调整了军令,各船立刻开始散开,利用刘备军战船更狭长、有龙骨结构,航速快而灵活的优势,跟蔡瑁拉开距离。
蔡瑁在最初的接舷战碾压尝到点甜头后,还没高兴多久,就再次被弄得无比难受。
虽然高顺的船阵显得支离破碎,四散而开,但高顺的航速优势却是非常明显的。
蔡瑁再想大规模地打接舷战,难度一下子就提升了很多。最多只能再零敲碎打地捞到些接舷机会,却无法形成决定性的战果。
而且,随着高顺的船队化整为零,有不少艨艟级别的中小型战船,便灵活地朝着两岸的江滩疏散。
蔡瑁也想分兵追过去、围而歼之、各个击破,但如果蔡瑁用的也是艨艟,双方小规模接战蔡瑁根本就没有优势。
如果想用楼船和斗舰去碾压敌人,楼船和斗舰的吃水又太深。冲到岸边江滩甚至芦苇荡里追击,铁定会搁浅甚至触礁。
蔡瑁本人还是深谙这些水战的基本原理的,并没有做出错误冒进的指挥决策。
然而大战之中,千头万绪一团乱麻,所有楼船、斗舰的指挥军官,也不可能人人都及时听从蔡瑁的指挥、如臂使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