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机缘巧合夺了博望、杀了蔡瑁之后,便分兵固守博望,掐断了这条路。曹仁得知后,也无力夺回博望。而且因为反应不及,当时有一队已经在撤退途中的曹军,依然往博望而进,被我军迎头阻击,将其重创。
曹仁吃亏之后,只能连夜改变计划,以主力抱团、全速往更北边的鲁阳撤去,试图跟徐晃会合,然后翻伏牛山、嵩山,退往雒阳。
关将军前几日一直紧盯曹仁,等曹仁被迫带领主力撤退后,他就全力猛攻宛城,并且分兵追击。
曹仁撤退时,为了避免被我军追杀,也没敢把宛城的全部人马都撤走,而是留下了一些辅兵断后,以拖延时间。
这些辅兵自然是毫无战心,所以两天之内,宛城就被关将军攻破了,杀伤敌军约有三四千人,而我军的损失很小。敌军辅兵被俘、投降者约有万余。
城内还有数万百姓,之前也被曹仁临时征调为民夫。如今因为曹仁不得不提前仓促撤退,而没来得及随军迁走。
他们或是被迫留在城中助力守城,或是被裹挟出城,但在关将军追击时被拦截下来,其中详情一时也难以尽言,等关将军追击归来,一切自然就清楚了。”
黄忠说得也比较笼统,因为他毕竟不是当场亲历者。
对于黄忠而言,攻破博望县,杀掉蔡瑁,掐断曹仁的其中一条退路后,他的使命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尤其他在博望之战中还受了点伤,如今刘备阵营名将人才济济,最后追击阶段确实不需要他带伤上阵,他好好养着就是了。
不过刘琦还是从黄忠笼统的描述中,大致听出了战局演变的大致逻辑。
无非是曹仁被迫进一步加速了撤军的进程。
而且因为他不得不选择一条更难撤、也更难利用水路的路线。所以曹军能带走的物资、能裹挟的辅兵和民夫,都比原计划大大减少了。
从宏观全局大致估计一下,曹操阵营因此少撤走的南阳百姓,至少有四五万之数,而且其中将近半数都是青壮年的民夫、辅兵。
宛城和周边县城最后阶段被抢运走的粮食,数量规模也降低了至少数成。当然曹仁和贾诩肯定也是随机应变、尽量想办法补救了,比如因故来不及运走的东西,能放火烧毁就尽量放火烧毁。
但不管怎么说,曹仁能放火,关羽在追击的过程中也能救火,双方对抗之间,多多少少能挽救回来一部分。
总而言之,曹仁想以精锐轻装速撤,关羽想追上歼灭之肯定是做不到的。毕竟宛城以北还有好几座县城在曹军手中,这些地方都可以拖延迟滞关羽。
但曹仁被迫改变撤军的具体计划,物资和民夫的裹挟抢运工作肯定大受挫折。曹军的断后部队,也因为关羽的得力追击,至少额外折损了大几千人。
这大几千人,还不是辅兵民夫,而是实打实的曹军嫡系。
而这其中最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关羽夺取宛城的整个过程,都没有经历明显太激烈的抵抗。宛城在最终城破时,受到的破坏也不是非常严重。
这一点,如果不是曹仁被迫提前仓促撤军、被迫改换撤军路线,原本几乎是不可能指望的。
其余更具体的战役经过细节和战果盘点,就只能等关羽追击归来才能知道了。
……
话分两头。
刘琦抵达宛城大营劳军、宣布封赏令的同时。
宛城以北百余里的鲁阳县附近,关羽正亲自带着数万雄兵,对曹仁进行最后的扫尾追击。
从宛城到鲁阳,中间其实还有两个小县城阻隔,但都不太重要,不值一提。
不过曹仁一路加速撤军的途中,也多亏了这两个县城,各自拖延了关羽一天半天的工夫,让关羽始终没法追上曹仁的主力。
如今,曹仁终于逃到了鲁阳县,这段一追一逃的旅程,也终于走到了最后。
从鲁阳再往北,就要翻越伏牛山了,那也是荆州和司隶的边界,一路上百余里都没有县城。
要穿过整个山区,才能抵达河南尹境内的梁县。
所以,哪怕曹仁在之前那几段路,可以仗着那些作为支撑点的县城来拖延时间、迟滞关羽的追击。
此时此刻,随着战场挪到了伏牛山,曹仁已经避无可避,非得跟关羽一战不可。
就算关羽的主力步兵部队无法紧跟追上,但他麾下的骑兵先锋,是绝对可以咬住曹仁的后军步兵的。
不过,这一切也是曹仁和徐晃、贾诩早就有心理准备的。
他们之前就估计到,逃不过这一劫。
所幸伏牛山区地势险峻,能够穿越山区的谷道并不多。曹仁沿谷撤退,还能以精锐堵住谷口断后,为友军争取时间。
所以,今日这一战,曹仁权衡再三之后,让徐晃带领五千精锐步兵,断后堵口,确保拖够时间,让主力安全撤到河南尹境内的梁县。
“公明,我给你五千步兵,八百骑兵,能够在这伏牛山谷口,堵住至少一天一夜么?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再拖久一点,这样我军主力,就能安然撤到梁县了。
只要到了梁县,一切就安全了。当年孙坚从宛城北伐雒阳讨董,也是打下鲁阳之后,打到梁县、阳人一带,便被雒南险塞所阻,惨败于徐荣之手。
若非后来董卓惧怕被三面合围,主动放弃雒阳西迁,以孙坚之能,也攻不破梁县-阳人防线。如今关羽虽勇,但朝廷兵马仍众,后方稳固。
只要依托伏牛山、嵩山险要,并扼住谷道内的山城,关羽也必然要铩羽而归——这一切能不能实现,可都看你的了。”
曹仁作为主帅,肯定是要亲自督领主力撤军的,不可能由他自己来执行断后这种危险的任务。
贾诩肯定也会帮他支招,教他具体怎么分兵断后,而具体的执行人,就只能是徐晃了。
徐晃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并没有推辞。他只是内心微微升起一股悲凉,知道曹仁这是打算牺牲断后的五千步兵了。
而曹仁在五千步兵以外,还给他配的八百骑兵,显然是希望他支撑到最后实在撑不住时,见机行事,带着这八百骑提前一步弃军逃亡,保住有用之身。
原本正常情况下,将领这样抛弃军队逃跑,肯定是要遭受军法严惩的,回去后曹操也不会放过他。但今时今日,这种特殊情况,曹仁显然是暗示会帮他求情,特事特办,到时候保证不予追究,甚至还会给他记功。
徐晃深呼吸了一口,没有多问,沉声应下曹仁的命令。
曹仁注视着徐晃的眼睛仔细看了几眼,知道徐晃领悟了他的意思,最后重重拍了两下徐晃的肩膀,低声确认道:
“到时候一旦事不可为,就带着骑兵先撤。眼下这种死局,总要断臂求生的,这是迫不得已,丞相也会知道我们的苦衷的。”
徐晃点点头,悲凉地回身组织兵马,在伏牛山峡谷狭窄处列阵。
并且仓促就地挖掘一点浮土,形成几道浅浅的壕沟工事,挖出来的土也尽量夯筑成低矮的土墙。还让一部分士兵到两旁山坡砍伐些便于快速砍断的小数,甚至只是折捡一些尖锐的树杈,草草构筑成临时的鹿角和拒马,布置在阵前。
不过两个时辰后,刚刚接收了鲁阳县城的关羽,便亲自率领大军逼了过来,很快撞上了临时当道扎营堵口的徐晃。
这一世的关羽,从没投靠过曹操,所以他跟徐晃,也谈不上什么交情。
两人最多只能说同为河东老乡,别无其他故旧。
而且这一世,徐晃在当初投曹时,还背负上了弑杀故主的恶名。当年与曹操争夺天子的杨奉,后来投靠了袁术,在陈郡之战中,杨奉就是被徐晃带兵杀死的。
所以关羽这种讲信义之人,对徐晃就更无好感了。
两军相遇之际,关羽也知道徐晃肯定是奉命死拖,双方没有任何谈的余地,也就不费口舌了。等兵力稍稍集结,关羽就率军直挺挺朝着徐晃冲杀而去。
徐晃当道堵口,也有壕沟鹿角矮墙,仗着地形狭隘,倒也如计划预期那般,死撑了很久。
但一天之后,后继乏力的徐晃部,还是在关羽的攻坚和攻心双重配合下,毫不意外的崩溃了。
关羽不但物理上强攻徐晃,还让将士们在进攻前各种呐喊:
“不要给曹贼卖命了!你们早就被曹仁出卖放弃了!曹仁就是用你们的性命拖时间,就为了他自己能安全撤走!何必为那种卑鄙小人白白枉送性命!”
这样的喊话非常有效,谁让关羽说的是事实呢。反应再迟钝的曹军普通士兵,在这样的攻心之下,也完全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徐晃很想再多撑一会儿,或是幻想到时候还能带一部分残部活着回去。但他做不到,他只是勉强撑持了曹仁关照的最短时限,然后就带着骑兵弃军逃跑了。
徐晃本人,总算是顺利逃回了梁县。
而关羽轻松团灭了这断后的五千人,随后也一路追到梁县。
他眼见曹仁和徐晃都已经轻装狂奔逃回了城内,一路上为了提速还丢掉了不少东西。
而梁县附近的地势也比较险要,关羽不想过于孤军深入、后勤困难。
所以搜罗了一阵战场缴获,满载而归地缓缓退回伏牛山谷道南侧。并且在鲁阳县以北,留下一座当道堵口的营寨,让部将日夜加固。
曹刘两军,在荆州和司隶之间的实控战线,终于推进到了以伏牛山为界。
从此双方各自在山谷口两侧扎营加固,据险而守。大家都很清楚,要在这个方向上发动进一步的进攻,对双方而言都很困难。而曹刘之间接壤的边界线非常漫长,将来其他更适合进攻的战场,还有得是,没必要来啃这儿的鸡肋。
所以,等将来一两年后、曹刘双方任意一方,休养生息恢复过劲儿来,战端再启之日,估计也不会再在这里首先爆发了。无论是河北还是淮北,哪里都比伏牛山区更容易出战果。
至此,荆州的最后一个县土地,也终于回到了刘备手上,荆北战役至此彻底结束。
这场从建安十三年四月一直打到建安十四年六月的战役,
最后以曹操尺寸土地都没拿住、而刘备完全占据了刘表遗产而告终。
曹操不但没有得到地盘,还累计在荆州大地上丢掉了十几万有生力量,导致曹操阵营的可战之兵已经少于刘备阵营了,
而且这个差距还不是毫厘之间,而是至少相差一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