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四年,六月初九。
也是曹仁和徐晃,从宛城经鲁阳、梁县,顺利撤退到河南尹境内后两天。
整个撤退的过程,曹仁和徐晃丢掉了上万人的正规军,
还因为撤得过于仓促、紧迫,少随军迁走了数万南阳郡的青壮百姓、临时征调的民夫辅兵,少带走了大量粮草和军需物资。
但不管怎么说,曹仁和徐晃能活着回来,并且从战区带回最后七万人的有生力量。
再加上前面几波,蔡瑁死之前从博望、叶县方向顺利撤走的部队,曹军在南阳全境沦陷的过程中,好歹是保住了十万大军,基本算是失地存人。
当然,曹军能“失地存人”,基本上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失地的过程中没怎么血战。
所以作为夺地一方的刘备军,在今年的春季攻势中,也没付出多大的伤亡代价。
跟去年秋天襄、樊之战时,双方势均力敌浴血奋战、谁都不肯退让直到脑花都打出来的那种烈度相比;
今年的春季攻势算是以大势迫人,点到即止。弱势一方对自己的实力有了更多自知之明,在做撤退抉择时也比去年果断得多。
曹仁安全撤退、依托伏牛山险要构筑起稳定的新防线后。也第一时间派快马信使,把最新的军情近况送到许都,向曹操汇报。
这天一早,许都的丞相府中,曹操刚刚收拾完开始处理政务,就看到曹仁的汇报被摆在最上面。
曹操也知道兹事体大,郑重地拿起文书细细揣读。
“虽然折了些人马,丢了宛城,好歹主力是撤回来了,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唉。”
读完之后,曹操以指揉额,闭目叹息,表情凄苦,不过也并没有什么“头风发作”之类的症状预兆。
可能是这种事情,他已经预料到了,早有心理准备。
最后到手的败报,不过是相当于“第二只靴子落地”,而且实际的损失数字也还在可承受范围内,反而让他如释重负了。
曹操虽然残暴狡诈,但也性情豁达,知道凡事要向前看,不能被哀怨束缚。
所以稍稍叹息之后,他很快就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把神思都集中到下一步必须做的事情上,展望了一下后续规划。
“子孝兵败而归,人心必然愈发浮动,当下最紧要的事务有二。一是必须把河南尹境内的败军,赶紧调一批过来,加强叶县、昆阳、郾城一带的防御。
伏牛山和嵩山险要,纵以云长之能,也是不易逾越的。桐柏山之险却不及嵩山,博望与叶县之间的隘口,必须以重兵把守。至于颍川的郾城和新蔡,更是无险可守,需要增兵更多才能遏住张飞奔袭许都的企图……
除了调兵布防,第二桩紧要的事情,便是加快把迁都回雒阳的事办了,朝廷闲散百官,凡无益于守战的,都要带走。唉,真是一日不得安闲,天下大局,何时就倾颓到这步田地了!刘备的兵马规模,或许已经超过朝廷了?”
曹操在内心默默盘算,偶尔自言自语出声,把眼下最紧迫的几件事情,一一盘点梳理清楚。
他也知道曹仁和徐晃现在很狼狈很苦逼。
但是没办法,事情紧急,只能让这俩苦命人忍一忍苦,再赶一个场子、堵一个大漏。
大致想清楚该如何操作后,曹操直接招呼在一旁伺候的主簿司马朗,吩咐了几条命令:
“传我钧令,让徐晃立刻带领三万从宛城撤回来的兵马,从梁县东归,移防郾城,与曹真配合,务必击退张飞。
另外,尽快迁移朝中闲散百官前往雒阳,陛下的圣驾,也必须在月底之前启程!具体事务让文若去办,有些面子上不好看的,就让郗虑出面。你们兄弟俩也多盯着些。”
司马朗微微一愣,但也没有太意外,很快就领受了命令,自去传达不提。
让天子和朝廷迁回雒阳的建议,年初襄、樊刚陷落的时候,就已经讨论过了,朝廷早有定论。一些准备工作,也早在三四个月之前,就陆续展开了。
如今南阳郡的完全失守,不过是为这件事加上了最后的临门一脚,催着曹操不能再犹豫了。
司马朗当天就把丞相的意思,准确传达到各个相关重臣那里。
荀彧、郗虑等人,也知道如今的战局,所以包括荀彧这样的诤臣在内,也没人再反对。
……
仅仅三天后,徐晃就按照曹操的命令,带领几万人马、从河南尹辗转行军来颍川郡。大约六月下旬,就能机动到位,参与阻挡张飞的战事。
曹仁则继续领着河南尹境内原有的人马,以及大约四万多从南阳撤下来的军队,死守伏牛山、嵩山防线。对面的关羽也没有任何冒险举动,河南尹境内的战线,也被曹仁顺利稳住。
与此同时,第一批被迫迁离许都的朝中清贵闲散官员,也在曹军的组织下,从许都出发。
走陆路先北上陈留郡,然后经中牟、官渡西行,由酸枣过虎牢关,最后由成皋、孟津抵达雒阳。
如果从地图上看,这并不是从许都迁往雒阳的最近道路,反而是走了一条先北后西的直角折线。
但从实际行军的成本来看,这条路已经是最省的了,因为避免了穿越雒阳南部的山区,可以尽量利用水路,唯一需要走的大段山路,也只是在穿越虎牢关的时候。
这批官员离开许都时,也积攒了不少怨气,但并没有人敢公然反抗,只是私底下发发牢骚,该赶路的还得照样赶。
许都城内一时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不过曹操毕竟还是要粉饰尊君的,加上他也知道这第一批迁移,时间实在是太仓促了。下达命令后仅仅三天就要人启程,很多拖家带口的大族,这点时间连收拾行李也不够。
所以他在挑选这第一批迁移官员的名单时,显得比较慎重,把具体的工作交给了司马朗,同时让荀彧进行最后的把关审核。
此外,在具体执行迁移命令时,曹操让几名近年来新在丞相府内得到重用的心腹官员,如丞相府司直韦晃、耿纪,负责监察督促。
有人做计划,有人管执行,还有人负责审核,各方准备倒也充分。
司马朗选出来的首批启程人员,基本上都是家小业小,人丁单薄,或者老家不在豫州境内的,或者是家中当官的顶梁柱已经死了、只有遗属在世。
这种人不用怎么收拾,一卷铺盖就能走,也能把反对的声音尽量压到最低。
但即使如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还有一些突发的意外情况,打断了这些人的迁移进度。
那些临时因故实在走不了的,就会先向韦晃、耿纪恳求,希望多宽限些时日。如果恳求未果,就再去找荀彧陈情,希望收回成命。
面对这种纠缠,韦晃、耿纪等人相对人微言轻,也不敢触怒曹操,往往不会直接批准,最后十有七八都求到了荀彧那儿。
而荀彧相对顾及大家族和功臣的利益,也希望更好地维护住朝廷体面。那些可答应可不答应的恳求,他多半都会设法答应,等有机会再向曹操汇报。
……
几天的时间倏忽而过,转眼来到六月十五。
距离首批被迁官员离开许都,已经过去了三天。
这天一早,又是五日一次的例行大朝会。
以曹操之尊,他平时是不参加朝会的,政务都是由心腹直接送到相府讨论处理。
但今天的情况不同,这是他被迫正式启动迁都命令后的第一次朝会。为了显示自己尊奉天子,曹操还是勉为其难来上朝了。
上朝之前,曹操就预料到,肯定会有朝臣对于“迁移的期限实在是催得太紧了”之类问题,表示抱怨。所以他也预先让爪牙们做了准备。
上朝过程中,一切也确实如曹操所料,有一些隐晦的抱怨声音冒了出来。然后他的爪牙如郗虑、司马懿,就跳出来,把质疑者一一怼回去。
说辞无非就是“雒阳本就是我大汉国都,许都不过是当年雒阳缺粮,才委屈陛下暂驻,如今雒阳经过多年重建、休养生息,百姓丰足,足以就近供养朝廷。早日迁移,正好防止陛下被刘备逆贼烦扰”。
郗虑和司马懿的这番歪理狡辩,乍一听还确实挑不出错来。
回雒阳的大方向是没问题的,回到刘协曾经亲自想去的地方,没人能反对。
而具体的强推时机,其实客观分析的话,倒也还合适。
一方面,刘备麾下的张飞,最近确实威胁了天子的“安全”,既然军情紧迫,谁敢反对谁就是勾结刘备。
当然曹操为了自己的面子,一般不会拿这方面的理由来直接说事,总得另套一层遮羞布。
而另一方面,雒阳周边的河南尹境内,今年春夏之际,确实是生产和民生都暴涨恢复了一大截——南阳郡有好几万户百姓被强行迁移到了河南尹,雒阳周边原本荒废多年的田园,有一部分也被重新开垦种上了庄稼。
这部分田园,曹操还都设置了屯田官,到了秋收时都是按照官府六成的比例收租税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