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有汉奸的觉悟。
作为曾经的明朝守备,没有人比蔡士英更能捕捉汉军八旗那帮人的心思。
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出身,同样的经历。
不管是在奴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就降后金的辽东汉军,还是入关后归降的新附汉军,其实并没有几个真心愿意背弃祖宗在脑后留那根见不得人的老鼠尾巴。
一切,只因迫不得已。
打不过人家,没办法而已。
现在打着“驱逐鞑虏、恢复华夏”旗号的周军时隔二十多年再次打进燕京城,对于汉军八旗那帮人而言,无异当年的八旗军进城。
所以,蔡士英敢断言如今的汉军八旗至少七成人并不抵触周军。
毕竟,吴三桂也是出自汉军。
彼此之间真就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故而剪掉脑后的老鼠尾巴,重新做回汉人,甚至还能在同样出身的吴周朝廷占据一席之地,对汉军八旗这帮汉奸而言,肯定是具有极大诱惑力的。
只要操作得当,行事周密,蔡士英认为可以在满洲人察觉之前将汉军八旗有头有脸的人物凝聚在一起,从而在满城形成一股强大的第三方力量。
这股力量大到甚至连周军都要极尽拉拢,如此一来,“汉奸”们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周朝的新贵,而不是被天下人所唾弃的数典忘祖者。
退一万步,只要蔡家利益不受损,蔡士英不在乎谁主宰燕京,乃至主宰整个天下。
他不可能让家族成为爱新觉罗殉葬品的。
作为儿子的蔡毓荣肯定不可能出卖父亲,他能做的就是听从父亲的劝说利用侍郎身份暗中串连汉军,这样事后他蔡家就是周军光复燕京最大的功臣。
不久后,吏部侍郎就出现在原明朝大将左良玉之孙左元荫府上。
左元荫去年曾随贝勒董额出征荆州,结果董额被明军俘虏,他却趁乱逃脱,因怕朝廷治罪便私下给工部尚书济世行贿,将其父亲左梦庚生前最喜欢的一对金鱼送给了济世。
得了这对金鱼后,济世果然为左元荫开托,加之左良玉部将在清朝为官者众多,尤其李国英更是为大清出力甚巨,主政的鳌拜出于“团结”考虑,便没有追究左元荫战败之责,使其平安落地。
对于不请自来的吏部侍郎,左元荫甚是疑惑,待知其来意后,这位世袭一等子爵沉吟半响,对蔡侍郎说了这么一句:“众人若无异议,左某也无异议。”
言下之意叫他领头他是不干的,但要是汉军八旗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决定改朝换代,他左元荫也不会在清廷这棵树上吊死。
探明左元荫心意后,蔡毓荣也不耽搁,立即离开左家去了汉军八大家之一的王世选家。
王世选康熙元年就已经去世,如今王家当家做主的是其子汉军镶红旗副都统王之鼎。
王之鼎给出的回复同左元荫差不多,都是众人要干他就干,众人不干他不干。
蔡毓荣也不强求王之鼎出头,便去寻父亲认为最有可能挑头的李国英之子李烂。
也不知李国英为何要给儿子起名“烂’,但李烂却是着实受了其父荫庇如今不仅继承了其父一等男爵,还出任了汉军正红旗都统。
用过去话讲,李烂就是汉军正红旗的旗主。
如果李烂肯挑头,这件事就八酒不离十。
之所以没有让儿子去联络百分百愿意挑头的祖家,是因为祖家如今被严密监视着,很容易被清廷发现。
选择李烂的原因则是其父李国英是吴三桂的大恩人,当年如果不是李国英极力向清廷推荐,坐了几年“冷板凳”的吴三桂不可能东山再起,从而平步青云从平西郡王成为平西亲王的。
有这么一层关系,纵是吴三桂死了,其继承者也一定会善待李家。
所以如果李烂肯挑头,将来于吴周王朝必定飞黄腾达,封侯不在话下。
可惜蔡士英看错了人,当其子蔡毓荣秘密找到李烂并表明来意后,李烂竟当场吓的面无人色,半响之后直接把蔡毓荣撵出了家中,直言全当蔡侍郎没来过,他也什么都不知道。
见李烂如此胆小,蔡毓荣无奈只得去寻前陕西总督孟乔芳之子孟熊弼。
孟乔芳和吴三桂也是大有渊源,其任陕西总督时吴三桂被清廷从锦州重新启用调至陕西平叛,孟乔芳作为总督对吴三桂支持极大,后来又上书向清廷建议由吴三桂驻防汉中以规取四川,从而使得“被困”西北数年之久的吴三桂能够入川开启世镇云贵之路。
要说李国英是吴三桂的大恩人,那孟乔芳就是吴三桂的引路人。
吴三桂对李国英、孟乔芳也是极为感激,逢年过节都派专使给两家送礼,出手还很大方。
孟乔芳之子孟熊弼如今担任汉军正白旗副都统,于汉军正白旗影响力很大,哪怕其不肯挑头但只要默认汉军联合,那汉军正白旗这一块基本就不会有反对声音。
途中经过镶黄旗居住区域时,蔡毓荣无意间想到一人,此人就是原明朝延平王郑成功的部将施琅。
施琅这人一开始是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部下,郑芝龙降清后施琅选择追随其子郑成功抗清,任郑成功麾下左先锋,为郑成功部下最为知兵善战的骁将。
顺治八年清军马得功偷袭厦门,守厦门的郑军主将郑芝莞惊慌弃城溃逃,眼见厦门就要沦陷,施琅不顾自身安危率领身边卫士六十余人奋勇抵抗清军,结果竟将清军主将马得功的弟弟斩杀,马得功本人也险些被活捉。
最终在施琅带领下厦门军民成功将清军击退,从而保住了郑家的大本营。
由此可见施琅强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