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马士英
到达凤阳的当日,张锡钧一行人入住了凤阳内的一处大宅。这个宅子是义惠侯家的,说起这个义惠侯可不普通,这可是当年朱元璋所封爵位中唯一一个不是以军功封爵的,而且爵位比功勋卓著的刘伯温还高。
朱元璋年幼时天下大灾,父母皆亡,一家子只朱元璋活了下来。父母死后,朱元璋没办法安葬父母,要知道天下虽大却没有一片土地是自己家的,而没有土地就没办法给父母下葬,难不成放着父母亲人的尸首不管不顾,任凭野狗分食么?年幼的朱元璋欲哭无泪,悲痛万分。
就在这个时候,当地一个刘姓地主出手相助,这个地主就是刘继祖。刘继祖见朱家遭如此大难,朱元璋又年仅十七岁,看在相邻的份上发了善心,拿出自家一块地来帮朱元璋安葬了他的父母亲人。
可谁都没想到,正是刘继祖这个善举让其后人享用不尽,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回想起了当年往事,他决定好好报答自己这个恩人,可一打听才知道刘继祖此时已经去世了,想到刘继祖对自己的恩德,朱元璋心中很是难受,就此追封了刘继祖为义惠侯,此爵位世袭罔替,只要大明有一日,就保证刘家后人的富贵。
就此,一个区区乡下地主摇身一变就成了大明顶级勋贵中的一员,封了爵后刘继祖的子孙们并没有搬去京师,而是主动向朱元璋提出刘家愿意在凤阳给朱元璋的父母代代守陵。
刘家的这个态度让朱元璋更为高兴,狠狠奖赏了刘家,并下旨义惠侯一脉永驻凤阳,替皇家守陵。就这样,刘继祖的义惠侯一代代传了下来,直至今日。
虽然义惠侯在勋贵中名声不显,而且因为久居凤阳的缘故和其他勋贵很少有来往,但在凤阳义惠侯家却是大名鼎鼎,就算是凤阳守陵太监看见当代义惠侯也要毕恭毕敬呢。
这一次张锡钧来凤阳自然是要安排合适住处的,听闻此事义惠侯刘临主动就让出了他的一个新宅,举家搬去了自己的老宅,张锡钧得知后表示这不合适,可在城中迎接张锡钧的刘临却笑着说这是应当做的,区区宅子算得了什么,张锡钧可是代表皇帝的钦差,这一次来凤阳又是代替皇帝祭祖,别说一个宅子了,就算两个三个宅子,只要他有能力也会尽全力去做。
义惠侯不愧是义惠侯,刘继祖的后人和刘继祖一样实在,这让张锡钧很是感慨。
推辞不过,张锡钧只能带人搬进了刘临的宅子,并同刘临叙了一番话,代表朝廷赞誉了义惠侯这两百多年来为皇家守陵的功劳,并告知刘临等他回京后一定会在皇帝面前多说义惠侯的善举,这让刘临很是高兴,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当天晚上,就在住处刘临同李骥千等人为张锡钧接风洗尘,众人宾客皆欢,气氛良好。
等第二日,张锡钧休息了半日,午后时分刚用完午餐,正在书房喝茶看书呢,就有下人来报,说是同知马士英前来求见。
听闻马士英来了,张锡钧让人请马士英去客堂稍候,他起身随后就过去。
等张锡钧到了客堂,马士英已等着了,听到脚步声抬头见张锡钧迈步进来,马士英连忙站起向张锡钧行礼问候。
“马大人不必客气,请坐。”张锡钧笑着摆手道,让马士英坐下说话,自己坐在了上首主位。
“大人,关于皇陵祭祀一事由下官协助大人办理,为此下官做了些安排,也不知是否有遗漏,还请大人过目。”马士英恭恭敬敬地把准备好的几张纸递了上去,随后有些忐忑地等着张锡钧发话。
张锡钧接过后细看,看了几眼就微微点头,马士英是用了心的,他这几张纸里不仅把整个流程安排的明明白白,还准备了诸多祭祀所用之物,就连皇陵看守太监那边的沟通也提前做好了。
李骥千是凤阳知府,是凤阳府的一把手,按理说这一次祭祀应该是由李骥千陪同才是,不过李骥千的事太多,尤其是现在刚刚过完年,衙门内外大小事都要他来处置,所以昨天晚上的接风宴上,李骥千提议由马士英来做协调,等正式祭祀当日他再亲自陪同前往皇陵,这个请求张锡钧答应了,毕竟马士英作为同知是二把手,具体的事由二把手负责也很合理。
可没想到马士英的动作这么快,仅仅一夜时间就把一切安排的妥妥当当,甚至连一些张锡钧都没想到的细节马士英也提前想到了,并且写成了文字递到了张锡钧的手里。
看着这些内容,张锡钧对马士英的工作效率很是赞赏,相比年纪已大的李骥千,正在壮年的马士英更让张锡钧多了几分欣赏。
“准备的不错,看来你是用心了的。”“这是下官的职责,时间有些紧,下官匆忙之下也无法确保是否有纰漏,如大人哪里觉得不妥可告知下官,下官也好提前调整。”马士英不亢不卑回答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