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钧微微点头,把那些纸放到一旁,说自己稍后再细看,等明日确定是否有纰漏。反正离祭祀还有几日,目前还不是太急,马士英自己也可以仔细审核一下,看看有没有其他需要补充的,到时候再商议也不迟。
马士英连连称是,说自己一定回去后再审核几次,确保一切无误,说完这些后,马士英正琢磨着要不要问张锡钧是否在祭祀前提前去一趟皇陵,看看实地情况时,张锡钧却先开了口。
“本官记得你之前曾是山西阳和道副使,还当过右佥都御史并巡抚宣府?”
“大人好记性。”马士英有些惭愧道:“其实早些年下官在京师为官,还有幸见过大人一面。”
“哦,居然还有这事,本官却不记得,哪年的事?在哪里见的?”张锡钧一愣,当即笑问。
马士英回答了张锡钧的话,听了马士英的解释张锡钧这才想起似乎有这个事,那还是天启朝的时候,当年张锡钧和魏忠贤手下的几个官员聚会,那天人不少,的确有一个户部小官在。
那时候的马士英还不是右佥都御史呢,只是一个区区户部郎中,因为官职低他坐的远,两人只是在宴会上见了一面,连交谈也没几句,如果不是马士英今日提前,张锡钧早就忘记了。
说到好些年的往事,再加上曾经的见面,张锡钧和马士英的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许多。顺着这件事聊起了当年京师的一些过往,还有双方各自相识的人,聊了一会儿,张锡钧不由得问起马士英,怎么这么多年蹉跎下来反而官越做越小了呢?早在崇祯五年他就是右佥都御史了,可现在却成了一个区区凤阳府的同知,这是什么情况?
听张锡钧这么问,马士英显得有些尴尬,苦笑着告知了情况。
原来马士英本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万历四十七年进士中出了好些人物,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当年的蓟辽督师袁崇焕了。除去袁崇焕外,还有孙传庭、姜曰广等人,可谓人才济济。
但这些人中,马士英却是仕途不畅,或者说他一开始的仕途还是很不错的,中了进士二甲第十九名后,先入户部观政,过了没多久,十月就授南户部广东司主事。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6.9*書吧看!
天启三年马士英升户部陕西司郎中,天启四年升严州知府,旋调为河南知府。如果不出意外马士英用不了多久就能调回京师,然后再进六部任职,几年后不管是外放还是继续在京,官职都不会低。
可谁想到天启七年,马士英的父亲马明卿去世,马士英丁忧回家。而他这一次丁忧虽然仕途中断,但却避开了之后天启皇帝驾崩,崇祯皇帝登基后对阉党的清算。
等到崇祯二年,马士英丁忧过后起复,走门路补了个大同知府,后升山西阳和道副使。崇祯五年马士英再升右佥都御史,朝廷让他巡抚宣府。可就这个时候,马士英的仕途急转而下,倒霉的事来了。
因为马士英在巡抚宣府到任仅仅一个月就卷入了一场公帑案中,因为当时的镇守太监王坤贪污公帑,并且以惯例为由送了刚到任的巡抚马士英一笔银子,马士英根本不知怎么回事,以为只是常例银就把这笔银子给收了下来,但没想前脚收下后脚就被人揭发了,直接一本弹劾到了崇祯皇帝面前,倒霉的马士英被直接革职,非但官当不成,还成了贪污的典型。
革职之后,马士英就去了南京,在南京蹉跎了几年,后因为同科好友阮大铖的帮忙推荐这才有重新起复的机会,但要官复原职是不可能了,费了好大劲这才捞了个凤阳同知的官职,兜兜转转近近二十年,别人的官越当越大,比如孙传庭现在已是陕甘总督,封疆大吏,可同科的马士英的官却越当越小,也实在是无奈。
听了马士英的这番解释,张锡钧对这个倒霉蛋也是有了几分同期,当年公帑一案他知道,其实这个案子根本不是针对的马士英,而是东林党和浙党、楚党之间的争斗造成,马士英仅仅只是运气不好卷入其中,稀里糊涂就成了替罪羊。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最后也没把马士英怎么样,更没对他穷追猛打,要不然他哪里只是丢官这么简单?更不用说之后在南京还有起复的机会了,要不然早就被人弄死了,说不定现在坟头草都老高了呢。
所以这个事也只能如此,怪就怪他当时运气不好吧,谁让这么巧就碰上了呢,上任不到一个月就如此倒霉,时也命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