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暴富,就一个秘诀:倒。
她了解过“大河”这个词汇的源流,“大河”这个词是由西语翻译成日语最后反哺给中文的。后来在她的委托帮助下,王濛寄了一些江弦的小说和作品给她,其中一册就是今年第一期的《延河》。
“真好。”
此外,“大河小说”的写作又能透露出作者的功底。
聂华苓虽然离开那片土地已经近三十年,但对于陕北,她是陌生的。
“请问,您是江弦同志么?”
朱琳没敢穿冰鞋,在冰面上走个几步过了瘾,一想到自己肚子里还有个小东西,也就不敢走了。
江弦眯着眼微笑点头。
“那祝你生意兴隆。”
聂华苓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关注过“大河小说”这个题材。
“五讲四美”都知道吧?“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那可不。”
王硕激动的一哆嗦,给江弦报一地址,“您去了就敞开吃,我买单,不要您钱。”
他有着太磅礴的知识底蕴,才能挥毫写出这样一部浩瀚的高原史诗。
但规范中文词汇里,又很难找到一个可以言简意赅形容此类题材的词汇。
“我以前当兵那会就爱看您的小说,后来退伍了在医药公司上班,不过现在也不干了,下海了,和发小一块儿开了家烤鸭店,您有空就上我那儿吃,我给您免单。”
王硕眉飞色舞的接过签名,“接您吉言吧,其实我啊,也不喜欢下海做生意,我也喜欢写东西。
“那我期待你的大作。你那鸭子店在哪,回头我去照顾你生意。”
他摘下笔帽,看小伙一眼。
今年京城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已经和商业局签了合同: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最后一封是国外寄来的。
“那多不合适,我没吃白食这习惯。”
在聂华苓看来,江弦绝不仅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学问家。
咔嚓。
“嘴皮子挺能说,都快赶上你了。”
“江弦,我累了,回去吧。”
他比较关注的是其中三封。
这年头,当作家的都要别根钢笔在身上,这是标配。
匆此,请代向您的家人致意,祝您全家安康快乐,并颂文祺!
但是得知你的小说在国内荣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以后非常惊讶。
“尊敬的聂华苓女士:来信敬悉,承示“国际写作计划”十分有意义,殊为钦佩。
放眼世界文学,西方的“大河”小说已经基本止步。
中国的经济发展步调和文化沉淀,决定了“大河”故事、现实主义风格的创作应处在繁盛期。
读完以后,聂华苓空虚的坐在客厅里,心头难以抑制的对陕西这片土地产生出一种深深的向往。
江弦所写的一切,那些西北的粗犷,那些酸爽的民歌,都是聂华苓很陌生、很新鲜的东西。
“事实罢了,在那边儿过得可没那么容易,你给人家说话,说不定人家现在看着你说法都成了:你们中国人。”
聂华苓仔细思考过,觉得在中文里,唯一能够与“大河”差强人意的匹配之词,应该是“史诗”。
比如王硕,放着铁饭碗不要非要凑去下海经商,可惜现在还不是那个年代,私企在80年代都比较苦逼,要到90年代才能开始发力并迅速发展。
“你好。”
我看的小说多,前段时间看了一篇叫《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朱琳还笑,“真有意思这人。”
江弦打个千,扶着自己媳妇儿往家里回。
和王硕又寒暄几句,江弦拉着朱琳走了。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美国,爱荷华州。
在江弦这个“旁观者”观察中,这着实是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年份。
1983年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年份。
该怎么说这篇小说呢。
“江弦先生:冒昧来信,请您见谅,首先容许我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聂华苓,现在是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一名驻校作家,你或许已经听王濛先生说起过我,说起过我和丈夫创办的“国际写作计划”
小伙激动起来,又看向朱琳,“那、那您一定是白无瑕.啊不,朱琳同志。”
“喳,娘娘,小江子知道了。”
折腾啥啊?
你说这写的啥啊?这我也能写啊,我身边的故事比他那有意思多了,我的生活比电影都牛逼,而且把身边的故事描述出来这事儿一点都不难。”
晚上和朱琳谈起这件事情,朱琳眼前一亮。
但在江弦的笔下,这一切都那样的富有生命力。
江弦非常好说话,掏出一根钢笔。
这时候有个寸头的年轻小伙凑上来,看了江弦和朱琳一眼,眼神腼腆中带有几分期待。
今年江弦一直有个心思,就是再去国外转转。
江弦笑了笑,刷刷签下自己的名字,朱琳也在他名字后面跟着签上一个。
“唉,真快,都1983了。”
“你叫什么名字?”
王濛对这篇小说的评价很高,称之为中国难得一见的“大河”小说,是陕西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字写得古朴苍劲,全是繁体。
“行了行了,这事儿我已经有主意了。”
非常有趣,他们很多人都向我推荐了你。
小伙眨了眨眼,“我叫王硕。”
像是人群中的喇叭裤,蛤蟆镜,街道上的广告牌,还有“五讲四美”的宣扬标语。
越发期待见到江弦的聂华苓,就在这个节骨眼,收到一封来自中国京城的回信:
感谢您的邀请,无奈爱人已有身孕,不便脱身,还请您再重新物色挑选一位作家,莫要浪费掉这个珍贵名额。
匆此,请代向您的丈夫及女儿致意,祝您全家安康快乐。
江弦,京城。”
放下信纸,聂华苓的眉头微微皱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