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4.第163章 关爱大姨子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3章 关爱大姨子

数日后,许跃新带着《挪威的森林》的底稿,骑摩托车前往阔别已久的朝内166号院。

和以前住在海定区时相比,从国公府到朝内166号院的距离要近很多,两者都在东成区的东二环附近。

许跃新骑着哈雷摩托,只用五分钟就到了地方。

朝内166号正在进行小修整,原本的红砖院墙换成了岗岩材质,显得更加有质感。

小洋楼的外立面上架着一排脚手架,工人们正在对外立面进行修葺。

许跃新把摩托车停到车棚下边,怀揣稿子进入小洋楼,上楼走到编辑部。

编辑部内,年轻的编辑们或在埋头审稿,或在聊天交流业务。

许跃新在人群中看到好几个熟悉的面孔,却唯独没见到王潮垠的身影。

“同志你好,请问王组长去哪了?”

许跃新走到一位靠近门口的编辑身旁,向他问道。

“他现在是副主编了,你去隔壁的副主编室找他。”

“他人就在里边。”

“好嘞,谢谢。”

许跃新转头走出编辑部,敲响隔壁办公室大门。

呵呵,真好,升官了。

许跃新敲门时心想道,为王潮垠感到高兴。

“请进。”

门内传出王潮垠的声音。

许跃新推开门,看到王潮垠往茶杯里倒水。

见到他,王潮垠立刻笑了,高兴得差点没拿稳水瓶。

“哎,小心。”

许跃新眼疾手快,上前替他扶稳行将脱手的水瓶。

“好久没见着你了。”

王潮垠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一时有点激动。”

“最近是在忙着学习么?”

“是的,学习任务有点重。”

许跃新笑呵呵地说道,没有和他提及自己前往香江、日本的事,“刚听说您升任副主编,我在这恭喜您了。”

“祝您今后继续大展宏图。”

“多谢祝福,无论担任什么职务,我的首要任务都是服务好你们作者。”

“对了,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是我忙里偷闲写的稿子,今天带过来,想找您聊聊出版的事。”

说完,许跃新把《挪威的森林》底稿递给王潮垠。

“成,我先看看啊……”

王潮垠接过稿子,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

许跃新在他身旁坐下,等他读完给出意见。

20万5千字,是个不小的阅读量。

哪怕作为一目十行的资深编辑,王潮垠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读完。

许跃新也不着急,就这么坐在他身旁等着。

过了许久,王潮垠终于放下底稿,冲许跃新点点头:“是言情作品对吧?我看情节挺好的,也很有新意。”

“是部值得出版的作品。”

“你对后续出版有什么想法不?”

“我打算把印数往上提高一些,另外就是印数稿酬的分成比例,我想再调整调整。”

“印数提高多少?”

“先印100万册。”

许跃新伸出一根手指道,“如果销量火爆,后续再加印。”

“100万册……”

王潮垠有点犹豫。

近两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的书中还没有哪一本首印就印这么多。

说白了,印这么多册,市场消化得了吗?

“您有想法尽管说。”

“嗨,我主要是担心印刷册数太多,超过市场的承受能力。”

“我相信能很容易就卖完。”

许跃新笃定而自信道,“言情的受众群体很广,下到中学生,上到成家的姑娘小伙都可以成为读者。”

“它的市场要比严肃文学广阔得多。”

听到许跃新的看法,王潮垠陷入思索中,片刻后露出爽朗的笑容。

“好,既然你这么有信心,那我相信你的判断。”

“就印它个100万册!”

“还有关于印数稿酬,你的想法是……”

“我希望能实行阶梯式印数稿酬。”

“首印100万册,是一个分成比例,等到加印时,比例再往上加一点。”

“一直加到封顶为止。”

“我明白了,等于书卖得越好,作者能分到的比例越高,是吧。”

“你让我想想啊。”

王潮垠陷入沉吟道。

自从国家去年出台规定,正式允许作者领取印数稿酬后,人民文学这边能够享受到作品销售分成的作者是越来越多。

不过,所有人都是按照合同上约定好的固定比例领取印数稿酬,还没有谁提出过这样的阶梯式比例。

所以说这有点难办。

当然,也要考虑到许跃新的特殊性,他可是落笔即爆款的文坛新星。

王潮垠心想道,决定先问问许跃新再说。

“你打算按照怎样的阶梯比例进行分成?”

“首印的100万册,按照10%的比例进行印数分成。”

“后面每多印100万册,即提高2%的分成比例,直至18%封顶。”

许跃新从容不迫,端出早已准备好的方案道。

18%?

王潮垠被这个比例吓了一跳。

如果按照这个分成比例,那么杂志社的利润空间将受到极大压缩,只能说是微利销售。

不行,得说服许跃新降下来。

王潮垠在经过计算后决定道。

许跃新看出王潮垠的想法,抢在他墙边开口了。

“老王,我知道你觉得18%的分成比例有点高。”

“可你想过没有,我的书得卖到500万册,才能达到这个比例。”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各大书店的书架上,将摆满《挪威的森林》一书。意味着你们人民文学出品的书籍,将铺满整个渠道。”

“其他出版社将会在渠道争夺战中彻底地输给你们。”

许跃新运用他的市场经济思维,有理有据地说道。

改革开放初期,各类物资的供应尚未达到充裕状态,尚处于卖方市场。

说白了,就是只要能生产出东西,就一定有人买。

再加上物流、交通尚不及后世发达,所以对渠道的争夺战就成为各类商家在拼杀时的关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