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天竺也很不错
其实不仅仅是朱棡就不懂,就连杨思义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心想自己好歹博览群书,见识多广,怎么每次碰到杨晨都感觉自己好像掌握的知识连一个三岁小孩都比不过,实在是令人感到汗颜不已。
‘原来赤道是这个意思’内心自言自语的杨思义没有表现出很惊讶的模样。
朱标之所以能懂是杨晨跟他讲过,至于老朱,那完全是朱雄英的原因。
每每接受过杨晨这个先生的传授知识,朱雄英就会兴高采烈地回到马皇后身边分享今天学习到的新知识。
连带着朱元璋学习到很多新奇的玩意,这就是他为什么能介绍杨晨存在的原因。
他根本就不担心自己的权力会被分走。
一来杨晨没兵。
权力就是拳力,最野蛮最粗暴的解释,谁的拳头大,谁说的话就是道理。
二来杨晨所想的事他自己也说了,需要老朱帮衬,想要让百姓不过苦日子,那就是需要双方联合阵营,共同剔除那些私利最重的权贵阶层。
直到能统一全国上下,君民一心!
给自己弟弟解释清楚什么是赤道,朱标扭头望向杨晨道:
“所以杨兄的意思是,跟殖民美洲大陆差不多,依靠化肥的力量,跟推广农书的作用之下,让大明百姓到这个地方来种植稻米?”
“没错。”杨晨大方承认,接着往下深聊。
“这地方不仅仅是种稻米,还能种很多粮食,大明能种的他能种,大明不能种的,他也能种。
首先第一,气候环境就十分适合植物生长,长年保持高温跟充沛雨水滋润下,只要谷物种子质量不差劲,埋地里浇点水就能生根发芽。
第二这里的土壤环境蕴含丰富的天然肥料,要知道,华夏最好的田地是北方黑土地,而这地方遍地都是比肩黑土地的土壤。
种在这个地方的稻米长势不仅更快,还能获得更加多的米穗,多年丰收,必然能囤积大量粮食,从南海运输到大明,解救当地百姓也不是什么难题。”
经过他这么一说,老朱两眼忍不住发出精光,舔了舔干涩的嘴唇。
“咱以前怎么就没发现这地方居然也是一块不弱于美洲大陆的风水宝地?
标儿,回头咱们得好好商议商议,叫你天德叔叔过来,咱们安排人手到吕宋刺探消息,顺道看一看是不是真如杨晨所说的一样,拥有跟北方平原差不多的黑土壤。”
一想到大明的版图即将能扩大,老朱整个人就忍不住开心。
还是那句话,历代皇帝想要做的事情无非就两样,驱逐异族,开疆拓土。
现在他已经在完成前面一项,后面这一项也赶上日程。
“儿臣明白,回头我就找徐叔叔他们来商讨此事。”
“老朽有一个困惑还望杨御史能解答一二。”杨思义忽然抬手问道,杨晨示意他直接说。
“既然你提出让大明去攻占吕宋,那为何不直接向着与大明有陆地接壤的安南给攻占下来?那个地方也有不少平原,同样也能生产水稻,还没有海啸的影响,不应该是会比吕宋更为适合大明进行殖民的地方?”
杨思义虽年老,他却能清楚记得大明周边国家到底有哪些,安南作为从秦朝开始就一直跟中原有牵扯的小国,他自然是十分了解。
吕宋是从宋朝航海技术提升使得百姓有能力贸易才开始出现在中原王朝眼中。
反观安南就不同,那个地方的人跟中原或许有所不同,就算再怎么样,双方也是经过百年交流,更不要说安南曾经一度妄图想要成为汉人附属国。
可惜的是当初安南太穷了,汉人王朝根本就看不起他,导致安南一次又一次错过成为华夏文化的一份子。
饶是如此,杨思义对安南也十分了解,这个地方的人没有属于自己根基的文化,一直以来都十分向往华夏。
这些族人对华夏汉人文化其实也很矛盾,既想要跟这个大国有所关系,又不想完全成为附庸,这也是为什么华夏王朝不接受安南的原因。
这个问题杨晨没给他回应,不是他不想回答,而是朱棡在先前交流已经彻底被杨晨折服。
听到杨思义的提议,就忍不住开口。
他目光看向杨思义,解释起来说道:
“自洪武四年以后,安南政局混乱,五易其主,安南置身于一处广袤丛林当中,国土同海岸相连十分狭长。
当初安南与占城爆发矛盾,还是他们找人跟父皇提及,父皇吸取了元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穷兵黩武导致边防国力十分衰弱。
后主动调停两者纷争,安南同占城也正式成为与大明邦交的藩国之一,这两处的民族与云南广西部分子民十分相似,可以说是同宗同源。
只是后来经过战乱,一部分选择离开族地逃亡更南边的方向,就此划分成为不同土族。
且安南占城双方族群只是简单服软,并不会彻底投降,他们的性格实在是难以言说,打下来了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因此我认为,安南跟占城是一个很麻烦的包袱。”
杨思义大致是听得是什么意思了,仍是做出最后的努力:
“实在不行就派兵打下来,这也总比派遣水师面对狂风暴雨强吧?”
“打是肯定能打,可问题是打下来后应该怎么办?”
杨思义脸上普遍困惑不解:
“什么意思?”
此刻朱标倒是站出来说明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