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37.第236章 造船成策,税政改革是基础!  嘉靖承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外面明显是要下雨。而殿内似乎也开始温度骤降,首辅毛纪都不由得颤了一下,颇为埋怨地看向张璁,心想你平时挺爱迎合天子的吗,怎么今日唱反调了?

杨一清却是面色阴沉,他仿佛已经猜到张璁要说什么。

朱厚熜也很感诧异。

因为反对自己的人是张璁啊!

所以,朱厚熜也就强笑着问:“为何?”

“启奏陛下!”

“臣认为,税政乃一切大政之基!”

“税政不革,一切新政不过是空中楼阁。”

张璁回道。

朱厚熜听后颇为凝重地点了点头。

“譬如杨阁老所言,设船政局,统一造船,还由内阁度支总司负责造船之规划一事。”

“按照国朝现在的制度,造船之费主要取自于竹木抽分和匠银,竹木抽分和匠银素来由工部收取,当然实际上也跟田赋一样,事实上由各地缙绅大户代为催缴。”

“现在设船政局,且要把船政局归入到内阁,这也就意味着竹木抽分和匠银之收入要归入内阁,如此,工部肯定不再积极收取,而缙绅大户自然也乐得因此把竹木抽分和匠银能拖就拖。”

“这样一来,竹木抽分和匠银收取必然更加困难!”

“臣认为,杨阁老的想法应该是,直接用金矿收入来负责造船,而这笔合计每年估计八万两左右的竹木抽分和匠银收入,既然征收更加困难,那不如直接免了!得个解小民之困的仁名!”

“反正金矿现在每年光是黄金都能采得价值五十万元银元以上,让陛下拨个十万用于造船是绰绰有余了。”

张璁说着就看向杨一清:“杨阁老,鄙人所言,不知然否?”

杨一清不由得起身道:“陛下!臣能否不回答?”

“必须回答!”

朱厚熜言道。

杨一清道:“那臣不敢瞒陛下,臣确实有此意,适当革除一些苛捐杂税,以达到轻徭薄赋、疏解民困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在革除大量缙绅功名、陡增士怨的时候,能够以一二减税之仁政拉回人心,达到政通人和的目的。”

“陛下!”

“杨阁老是老成谋国,但也不过是隔靴搔痒,不到实处。”

“税政不改,只利用朝廷增加了采矿收入的机会一味减税,则并不能长久,因为迟早有一天,东莱的矿会开采殆尽!”

“朝廷是可以利用现在的采矿收入,拿出一部分增加战船数量,加强水师,可将来一旦矿尽了呢?维护和修葺战船的费用,以及新募水师的供应如何出?”

“总不能陛下这一代可以水师强大,海备严密,待后世之君,又要海备松弛、水师败亡吧?”

“臣认为,既为阁臣公卿,当为之计长远!”

张璁说到这里,就对朱厚熜再次拱手作揖道:

“故臣请陛下暂缓造船之议,先整顿税政!”

“陛下,臣反对!”

“眼下整顿税政太过急切!没有十年二十年之准备,不宜改动税政,因为祖宗的税法在一些地方没有尽去,自然是有他存在的好处,而新的税法又没有普遍推广,那自然也有他的缺陷!”

杨一清这时则提出了自己在税政上的看法。

朱厚熜算是听了出来,杨一清更稳重,张璁更激进。

也可以说,杨一清相对于张璁要保守一些,不愿意在税政上大动干戈,但可以接受朝廷拿额外收入的钱来适当加强军事力量和减轻民众负担,哪怕只能一时的加强和一时的减轻,等于是走一步看一步,至于将来,那就是相信后人的智慧。

但朱厚熜现在只想造船的事能尽快通过决议,让下面的官僚匠民们开始认真执行起来。

因为朱厚熜知道,不只东莱有金矿,很多地方还有金矿银矿,没有船,没有强大的水师,就只能眼睁睁看见西方人到处抢,乃至用白抢来的白银换取着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到处赚钱。

而大明却要面对大量白银内流造成的通货膨胀,和外向型经济加重后的贫富差距扩大问题与因为粮食种植面积减少造成的经济生态越发脆弱的问题。

所以,朱厚熜这时只问着张璁:“如果你是杨阁老,你打算怎么做?”

“也不再征收了匠户小民的竹木抽分和匠银,但不是免了这项收入,而是把竹木抽分加到钞关商税里!”

“能经商者,尤其是大宗交易者,非小民也!而钞关商税也好征收,因为不经过缙绅大户征收,只在各钞关派可靠的官员即可!”

“让他们承担这每年十万或者二十万元银元的税,不累小民,还能多造战船。”

“而金矿收入的剩余则留存起来,作为将来不时之需,朝廷也该适当积银以减少寅吃卯粮的情况了!”

“如此就能既减小民之困,又不损国家之收入!”

张璁回道。

朱厚熜听后问道:“如果朕让你以工部尚书衔领内阁学士掌船政局,竹木抽分的改革由你来决定,你还认为大造战船之议需要暂缓吗?”

“那臣认为不用暂缓!”

“借着造战船先小范围的调政税政自是更妥当之策!”

“杨阁老认为税政整顿不能太过急切其实也有道理!”

张璁立即改口道。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